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锾
【繁體漢字】鍰,【漢語拼音】huán,【漢字註音】ㄏㄨㄢˊ
【語音朗讀】
【戌集上】【金】【锾字五行屬金】
【戌集上】【金字部】
【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𠀤音還。
【說文】鋝也。
【玉篇】六兩也。
【小爾雅】二十四銖曰兩,有半曰捷,倍捷曰舉,倍舉曰鋝,謂之鍰。宋咸曰:舉三兩,鍰六兩。
【書·呂𠛬】其罰百鍰。
【傳】六兩曰鍰。鍰,黃鐵也。
【釋文】鍰,戸關反。六兩也。鄭及爾雅同。《說文》云六鋝也。鋝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也。馬同:又云,賈逵說,俗儒以鋝重六兩。《周官》劒重九鋝。俗儒近是。
【疏】《考工記》云戈矛重三鋝。馬融云:鋝,量名。當與呂𠛬鍰同。俗儒云:鋝六兩爲一川。不知所出耳。鄭康成云:鍰,稱輕重之名。今代東萊稱,或以大半兩爲鈞,十鈞爲鍰。鍰重六兩大半兩,鍰、鋝似同也。或有存行之者,十鈞爲鍰,二鍰四鈞而當一斤。然則鍰重六兩三分兩之二,《周禮》謂鍰爲鋝,如鄭康成之言,一鍰之重六兩,多於孔王所說,惟挍十六銖爾黃鐵,今之銅也。互詳鋝字註。
又與環同。
【前漢·五行志】宮門銅鍰。
【註】鍰,讀與環同。
又【集韻】胡慣切,音患。又【五音集韻】王眷切,音院。義𠀤同。
又【韻補】叶胡涓切,音懸。
【蘇軾·月華寺詩】天公胡爲不自憐,暮使百鎰朝千鍰。
【釋文】鍰,戸關反。六兩也。鄭及爾雅同。《說文》云六鋝也。鋝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也。馬曰〕 謹照原文馬曰改馬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2-07
(说文解字未收录“锾”字头,请参考“鍰”字:)
【卷十四】【金】
《說文解字》
鋝也。从金爰聲。《罰書》曰:“列百鍰。”戶關切
《說文解字注》
(鍰)鋝也。尚書釋文引六鋝也。六誤衍。鄭注攷工記曰:許叔重說文解字云:鋝,鍰也。今東萊謂大半兩爲鈞,十鈞爲環,環重六兩大半兩。鍰鋝似同矣。周禮職金正義曰:夏侯、歐陽說:墨罰疑赦,其罰百率。古以六兩爲率。古尚書說百鍰。鍰者,率也。一率,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也。百鍰爲三斤。鄭玄以爲古之率多作鍰。玉裁按古文尚書吕㓝作鍰。今文尙書作率,亦作𨕖,或作饌。史記周本紀作率。尙書大傳一𩜹六兩,作𩜹。漢書蕭望之傳金𨕖之法,作𨕖。皆今文尚書也。今文謂率六兩。說古文者謂鍰六兩大半兩。許用古文說者也。百鍰爲三斤,正與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數相合。从金爰聲。戶關切。十四部。書曰:古本作書曰,趙本作虞書曰,今按當作周書曰。罰百鍰。吕㓝文。東原師曰:鍰、鋝篆體易譌。說者合爲一,恐未然也。鍰當爲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攷工記作垸,其叚借字。鋝當爲六兩大半兩。史記作率,漢書作𨕖,其假借字。二十五鍰而成十二兩。三鋝而成二十兩。吕㓝之鍰當爲鋝。弓人膠三鋝當爲鍰。一弓之膠,三十四銖二十五分銖之十四,不得多至二十兩也。
锾的部首:金部外筆畫:9筆畫總數:14倉頡號碼:opbme
四角號碼:82747鄭碼查詢:ppgxBig5編碼:C1ECgb2312碼:EFCC
uni-code:基本区 U+953E首尾分解:钅爰部件分解:钅爫一又
造字法:左形右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金
異體字:鍰
古代重量單位,亦是貨幣單位,標準不一。
古同“環”,圈形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