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涂
【繁體漢字】塗,【漢語拼音】tú,【漢字註音】ㄊㄨˊ
【語音朗讀】
【巳集上】【水】【涂字五行屬水】
【巳集上】【水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都切,音徒。水名。
【說文】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澠。
又水名。
【水經注】涂水,出陽邑東北大嵰山。
又溝涂也。
【周禮·地官·遂人】百夫有洫,洫上有涂。
【註】涂容乗車一軌。
又同塗。
【周禮·夏官·司險】設國之五溝五涂。
【註】五涂徑畛。涂,道路也。
又堂涂也。
【爾雅·釋宮】堂涂謂之陳。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堂涂十有二分。
【註】謂階前。若今令甓祴也。
【疏】令甓。塼也。祴,塼道也。
又【玉篇】涂涂,露厚貌。
又【爾雅·釋天】十二月爲涂月。
又石名。
【山海經】箕尾之山多涂石。
又【廣韻】直魚切【集韻】陳如切,𠀤音除。水名。與滁同。
【晉書·宣帝紀】王淩詐言吳人塞涂水。涂水卽滁水。
又【集韻】【韻會】𠀤直加切,音秅。沮洳也。一曰飾也。
又【集韻】余遮切,音耶。涿涂,山名,見【史記·匈奴傳】。
又與余同。涂吾,水名。
【山海經註】漢元狩二年,馬出涂吾水中。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塗”和“塗”在古文字中是兩個不同的字。“塗”是地名和河名。《說文》: “塗, 水。 出益州牧靡南山, 西北入澠。 ” 甲骨文寫作 “、” 。左邊的 “ 、 ”是水, 右邊的 “、 ”是以木支撐的簡易房舍形(即“餘”字)。金文寫作“” , 加 “人”表示有人活動的地方。此時的“塗”既是塗水河名, 也表示道路、途中。小篆寫作“” , 又下加 “土”作“塗”字。《說文》: “塗,泥也。”隸書(漢《史晨碑》、《封龍山碑》 )分別寫作“、 ” 。今簡化字統一寫作“塗”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澠。从水余聲。同都切新附
《說文解字注》
(涂)涂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繩。繩,各本譌作澠。今正。牧前志作收,後志作牧。華陽國志:竟作𦫵。李奇曰:靡音麻。收靡卽𦫵麻。常璩曰:𦫵麻縣山出好𦫵麻。收𦫵牧三字皆同紐。𣜩釋益州太守碑牧靡字三見。晉書亦作牧矣。益州郡牧靡,二志同。前志曰:南山臘,涂水所出。西北至越巂入繩,過郡二,行千二十里。水經注若水篇曰:若水,又東,涂水注之。水出建寧郡之收靡縣南山。縣山竝卽草以立名。山在縣東烏句山南五百里,山生收靡,可以解毒。涂水導源臘谷。西北流至越巂入若水。按涂水出臘谷,故漢志謂之臘。涂水,漢志、說文皆云入繩。而水經注云入若水者,善長云若水,又逕越巂大莋縣入繩。繩水出徼外,南逕旄牛道,至大莋與若水合。自下亦通謂之繩水矣。諸書錄記羣水,或言入若,又言注繩,正是異水沿注,通爲一津,隨納通稱也。水道提綱曰:金沙江卽古繩水。鴉龍江一名打沖河,卽古若水。金沙江出番地,至雲南姚安府大姚縣境合鴉龍江,至四川敘州府治宜賓縣西南境入於江。金沙自犛石山發源,至雲南麗江府境已四千二百餘里,自麗江至四川敘州府又二千五百餘里,源遠流長。所受大水數十,小水無數。其爲大江上源無疑也。玉裁謂多以金沙爲大江正源,然非禹貢崏山道江之旨。禹貢於河源江源皆舉其近者,聖人不尙遠略之意。牧靡今何縣,涂水今何水,未審。从水余聲。同都切。五部。按古道塗,塗墍字皆作涂。
涂的部首:水部外筆畫:7筆畫總數:10倉頡號碼:eomd
四角號碼:38194鄭碼查詢:vomfBig5編碼:D25Cgb2312碼:CDBF
uni-code:基本区 U+6D82首尾分解:氵余部件分解:氵人一木
造字法:形声;从氵、余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水
異體字:滁凃途塗塗 凃 𡌘 滁 途
使顏色或油漆等附著在上麵:~飾。~漆。~抹。
亂寫:~鴉。
用筆抹上或抹去:~改。~竄。~乙。
泥濘:~炭。
河流或海流夾雜的泥沙在地勢較平的河流入海處或海岸附近沉積而成的淺海灘:海~。灘~。
同“途”。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