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字康熙字典熱度:3769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chí,【漢字註音】ㄔˊ

【語音朗讀】

【酉集下】【辵】【迟字五行屬金】

【酉集下】【辵字部】

〔古文〕邌【唐韻】直尼切【集韻】【韻會】𨻰尼切【正韻】𨻰知切,𠀤音墀。

【說文】徐行也。

【廣韻】久也,緩也。

【詩·衞風】行道遲遲。

【禮·玉藻】君子之容舒遲。又【孔子閒居】無體之禮,威儀遲遲。

【註】緩而不迫也。

又委遲,迴遠貌。

【詩·小雅】周道倭遲。

又【韻會】棲遲,息也。

【詩·𨻰風】可以棲遲。

又姓。

【書·盤庚】遲任有言。

【註】古賢人。又尉遲,複姓。

又【廣韻】【韻會】直利切【集韻】直吏切【正韻】直意切,𠀤音稚。

【廣韻】待也。

【後漢·章帝紀】朕思遲直士,側席異聞。又【趙壹傳】實望昭其懸遲。

【註】懸心遲仰之。

又遲明卽黎明。

【前漢·高帝紀】遲明,圍宛城三匝。

【註】遲,未也。天未明之頃也。

【衞靑傳】遲明行二百餘里。

【註】遲,待也。待天欲明也。

又【正韻】欲速而以彼爲緩曰遲,使彼徐行以待亦曰遲。

【荀子·修身篇】遲彼止而待我。

又乃也。

【史記·春申君傳】遲令韓、魏歸帝重于齊。

【註】遲,猶値。値,猶乃也。 【韻會】遅遟𨒈𠀤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迟字的字形演變


仲𠭯父簋(金)
西周中期

曾侯乙鐘(金)
戰國早期

新甲1.24(楚)

包2.198(楚)

望1.61(楚)

上(1).孔.21(楚)

說文籀文

說文‧辵部

說文或體

孫臏315(隸)
西漢

居延簡甲767(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禮器碑(隸)
東漢

三公山碑(隸)
東漢

魏上尊號奏(隸)
曹魏

楷書

迟字的象形文

讀音:chí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說文籀文;

小篆遲;

小篆𨒈;

隸書1;

隸書2

讀音:chí

“遲”是動作緩慢。慢慢地行。引申遲鈍。《說文》: “遲,徐行也。” 因“遲”指慢行,所以甲骨文中有一“彳”字符(彳讀chì,是 “行”的省文。作為部首表示行動、走)。另一邊是“尼”字( “尼”是親昵的“昵”的初文。是兩個人臀部相摩的形狀。親昵自然是緩慢纏綿的動作),與“彳”組合起來,恰可表示 “動作緩慢” 。金文和 “說文籀文”將甲骨文的 “彳”寫作“辵” (讀chuò ,是“彳”字下麵加一表示腳和走的“趾”。後俗稱 “走之” ),而將甲骨文的 “尼”字寫成“辟”字,即受了刑的奴隸形(詳見“辟”釋)。受了刑的奴隸行動自然遲緩。字義與甲骨文不矛盾。小篆有兩個寫法: 一、將金文的“辟”寫成“犀” 。“犀”是“犀牛” ,但從字形講是人身後尾隨著牛,行動自然不快; 二、將“辟”字的“辛”省筆作“二” ,屬古簡化字。隸書(漢《禮器碑》、晉《辟雍碑》 )分別寫作“” 、 “”。今簡化字統一寫作“遲”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迟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迟
中国大陆
台湾 迟
台湾
韩国 迟
韩国

迟字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迟”字头,请参考“遲”字:)

【卷二】【辵】

《說文解字》

徐行也。从辵犀聲。《詩》曰:“行道遲遲。”𨒈,遲或从𡰥。遟,籒文遲从屖。直尼切

《說文解字注》

(遲)徐行也。今人謂稽延爲遲,平聲。謂待之爲遲,去聲。从辵犀聲。直尼切。十五部。詩曰:行道遲遲。邶風文。毛曰:遲遲,舒行皃。

(𨒈)遲或从𡰥。按此字疑後人因楊雄傳而增也。甘泉賦曰:靈遟𨒈兮。說者皆云上音棲,下音遲。𨒈卽遲字也。然文選作迉迡,與漢書異。玉篇、汗𥳑亦皆作迡。集韵引尙書迡任,又未必眞壁中古文也。

(遟)籒文遲。从屖。兼會意形聲也。五經文字曰:今从籒文。謂唐人經典用遟不用遲也。

迟字解釋

迟字基本屬性

  1. 迟的部首:辵部外筆畫:4筆畫總數:7倉頡號碼:yso

  2. 四角號碼:37308鄭碼查詢:xmswBig5編碼:BFF0gb2312碼:B3D9

  3. uni-code:基本区 U+8FDF首尾分解:辶尺部件分解:尺辶

  4. 造字法:形声;从辶、尺声漢字結構:半包围结构漢字五行:金

  5. 異體字:迡遲遅遟赿遲 赿 遅 遟 迡 𠌬 𢕌 𨒈

迟字基本含義

  1. 慢,緩:~緩。~笨。~鈍。~疑。~重(zhòng )。~滯。

  2. 晚:~到。~暮,~早。推~。延~。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