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字康熙字典熱度:4796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cì,【漢字註音】ㄘˋ

【語音朗讀】

【酉集中】【貝】【赐字五行屬金】

【酉集中】【貝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𠀤斯義切,思去聲。

【說文】予也。

【篇海】錫也。

【禮·曲禮】三賜不及車馬。

【註】三賜,三命也。

【疏】受命卽受賜。又【玉藻】凡賜,君子與小人不同日。

又【公羊傳·僖二年】虞郭之相救,非相爲賜。

【註】賜,猶惠也。

又【玉篇】賜,施也,空盡也。

又姓。

【玉海】齊大夫𥳑子賜之後。 【正字通】俗作𧶽,非。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18

赐字的字形演變


虢季子白盤(金)
西周晚期

庚壺(金)
春秋晚期

包2.81(楚)

包2.65(楚)

包2.128(楚)

說文‧貝部

睡虎地簡10.13(隸)

馬王堆易6(隸)
西漢

武威簡.士相見13(隸)
西漢

史晨碑(隸)
東漢

曹全碑(隸)
東漢

楷書

赐字的象形文

讀音:cì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古璽文;

小篆;

漢帛書;

隸書

讀音:cì

“賜”是上給予下的賞賜。《說文》: “賜,予也。” “賜”字的金文和小篆字形略有不同,但構成字素完全相同,即從“貝”從“易” 。“貝”在上古時期曾做貨幣使用,是財產的代表。“賜”字甲骨文與易手的“易”相通,寫作“” , 本是將容器的液體注入另一容器中的形狀, 表示給予,易手。金文早期寫作“”, 後與小篆相同, 寫作“”, 以此表示將“貝”易手他人。隸書(漢《馬王堆帛書》、 《曹全碑》 )分別寫作“” 、 “” , 成為今文。

注: 金文1的 “貝”省筆寫作“目” ; 2-4字形差異,是秦未統一文字前的常見現象。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赐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赐
中国大陆
台湾 赐
台湾
韩国 赐
韩国

赐字說文解字

【卷六】【貝】

『說文解字』

予也。从貝易聲。斯義切

『說文解字注』

予也。釋詁。賚貢錫畀予況賜也。七字轉注。凡經傳云錫者、賜之假借也。公羊傳曰。錫者何。賜也。賜者、與之通稱。禹貢。納錫大龜。乃下與上之詞。又玉藻言賜君子、與小人者、別言之。統言則不別也。方言曰。賜、盡也。此借賜爲澌。澌、盡也。盡之字俗作儩。从貝。易聲。斯義切。十六部。

赐字解釋

赐字基本屬性

  1. 赐的部首:貝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2倉頡號碼:boaph

  2. 四角號碼:76827鄭碼查詢:loroBig5編碼:BDE7gb2312碼:B4CD

  3. uni-code:基本区 U+8D50首尾分解:贝易部件分解:贝日勿

  4. 造字法:形声;从贝、易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金

  5. 異體字:賜

赐字基本含義

  1. 給,舊時指上級給下級或長輩給小輩:~予。~死。賞~。恩~。

  2. 敬辭:請~教。希~函。

  3. 賞給的東西,給予的好處:厚~。受~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