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字康熙字典熱度:6217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nuò,【漢字註音】ㄋㄨㄛˋ

【語音朗讀】

【酉集上】【言】【诺字五行屬火】

【酉集上】【言字部】

〔古文〕喏【唐韻】【正韻】奴各切【集韻】【韻會】匿各切,𠀤囊入聲。

【說文】譍也。

【玉篇】答也。

【正韻】應聲。

【詩·魯頌】莫敢不諾。

【箋】應辭也。

【禮·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諾。

【註】唯速而恭,諾緩而慢。又【投壷】大師曰諾。

【疏】承領之辭也。

【吳志·顧雍傳】顧悌每得父書,拜跪讀之,每句應諾。

又【韻會】以言許人曰諾。

【左傳·襄十八年】獻子許諾。

【論語】子路無宿諾。

【史記·季布傳】楚諺: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老子·道德經】輕諾必寡信。

【荀子·王霸篇】𠛬賞己諾,信乎天下矣。

【註】諾許也。己不許也。

又自輺語。

【公羊傳·僖元年】慶父曰:此奚斯之聲也,諾己。

【註】諾已,皆自輺語。

又【南史·江夏王鋒傳】鋒五歲,齊高帝使學鳳尾諾,一學卽工。

【潘遠·紀聞談】諸侯箋奏皆批曰諾,諾字有尾若風也。

又【字彙補】諾臯,神名。

【酉陽雜俎】有《諾臯記》。

又水名。

【前漢·匈奴傳】韓昌、張猛與單于及大臣,俱登匈奴諾水東山。

【師古註】今突厥地,諾眞水也。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諾州,屬靜邊郡,貞觀五年置。

又姓,見【姓苑】。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诺字的字形演變


曶鼎(金)
西周中期

說文‧言部

武威簡.燕禮33(隸)
西漢

熹.儀禮.燕禮(隸)
東漢

楷書

诺字的象形文

讀音:ruò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說籀文叒;

秦簡;

小篆若;

小篆叒;

隸書

讀音:ruò

“叒”是“若” 的省變。“若”本義是順從,答應,承諾。《說文》稱:“若,擇菜也。”與古字形不合。甲骨文和金文1均象一人跪舉雙手理順頭發的樣子,會意為順暢、順從的順。金文2下加一口字,表示用口答應,如同現在說“好,好吧” 。也可會意按照發話人的口令去做,仍是順從義。小篆把頭發和上舉的雙手變成草字頭和 “又” (又在古文字中是一隻右手的形狀) ,下加口,雖仍表示順從應答,但已經失去原形。隸書(漢《石門頌》 )將小篆以及秦簡的弧筆拉平, 把“艸”寫作“” , “”寫作“” 。

注: 古文字中有一 “”字。 《說文》稱: “叒, 日初出東方湯穀, 所登扶桑,叒木也。” 釋為“桑”字。後人多有沿用。屬誤解,提請讀者注意。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诺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诺
中国大陆
台湾 诺
台湾
韩国 诺
韩国

诺字說文解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𧭭也。从言若聲。奴各切

『說文解字注』

𤻮也。𤻮者、應之俗字。説解中有此字。或偶爾从俗。或後人妄改。疑不能明也。大徐於此部增𤻮字。誤矣。口部曰。唯、諾也。唯諾有急緩之别。統言之則皆應也。从言。若聲。奴各切。五部。

诺字解釋

诺字基本屬性

  1. 诺的部首:言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0倉頡號碼:ivtkr

  2. 四角號碼:34764鄭碼查詢:segjBig5編碼:BFD5gb2312碼:C5B5

  3. uni-code:基本区 U+8BFA首尾分解:讠若部件分解:讠艹口

  4. 造字法:形声;从讠、若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火

  5. 異體字:諾

诺字基本含義

  1. 答應的聲音,表示同意:唯唯~~。

  2. 答應,允許:~言。許~。承~。一~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