辔字康熙字典熱度:474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pèi,【漢字註音】ㄆㄟˋ

【語音朗讀】

【酉集下】【車】【辔字五行屬水】

【酉集下】【車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兵媚切【正韻】兵臂切,𠀤音祕。

【說文】馬轡也。

【釋名】轡,咈也。牽引拂戾以制馬也。陸佃曰:御駑馬以鞭爲主,御駻馬以轡爲主。

又叶補密切,音必。

【王融詩】早輕北山賦,晚愛東臯逸。上德可潤身,下澤有徐轡。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2

辔字的字形演變


粹1125(甲)

粹1426(甲)

公貿鼎(金)
西周中期

天策(楚)

說文‧絲部

楷書

辔字的象形文

讀音:pèi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古璽文;

楚簡;

石鼓文;

小篆;

隸書

讀音:pèi

“轡”是車上駕馭牲口的韁繩。《說文》: “轡,馬轡也。” 甲骨文、金文、 石鼓文、古璽文、小篆字形略異, 字素相同, 分別寫作 “” 。其中“”是車, “”是連接車和馬的幾條繩索。此時當為象形字。小篆將甲、金文的車確定為“軎” (車軸頭),韁繩定為“絲” ,成為 “從絲,軎聲” 的形聲字。隸書(元人吳叡書)寫作“” , 成為今文。 簡化字作“轡”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辔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辔
中国大陆
台湾 辔
台湾
韩国 辔
韩国

辔字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辔”字头,请参考“轡”字:)

【卷十三】【絲】

『說文解字』

馬轡也。从絲从軎。與連同意。《詩》曰:“六轡如絲。”兵媚切

『說文解字注』

(𦆕)馬𦆕也。从絲車。各本篆文作轡,解作从絲从軎。五經文字同,中从軸末之軎也。惟廣韵六至轡下云:說文作𦆕。此葢陸法言、孫愐所見說文如此,而僅存焉。以絲運車,猶以㚘輓車,故曰𦆕與連同意,衹應从車,不煩从軎也。今據以正誤。與連同意。見連輦二字下。兵媚切。十五部。《詩》曰:“六𦆕如絲。”小雅皇皇者華文。此非以證𦆕字,乃以釋从絲之意也。六𦆕如絲毛傳曰:言調忍也。如絲,則是以絲運車。故其字从絲車。凡引經說會意之例如此。

辔字解釋

辔字基本屬性

  1. 辔的部首:車部外筆畫:9筆畫總數:13倉頡號碼:vmr

  2. 四角號碼:22601鄭碼查詢:zhzjBig5編碼:C5AFgb2312碼:E0CE

  3. uni-code:基本区 U+8F94首尾分解:言口部件分解:纟车纟口

  4. 造字法:会意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水

  5. 異體字:轡轡 㘘 𢢦 𢥩 𣦱 𦆕 𦇷 𨏯 𨏷 𬘄

辔字基本含義

  1. 駕馭牲口的嚼子和韁繩:~頭。鞍~。按~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