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字康熙字典熱度:3408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xián,【漢字註音】ㄒㄧㄢˊ

【語音朗讀】

【丑集上】【口】【咸字五行屬水】

【丑集上】【口字部】

【唐韻】胡監切【集韻】【韻會】胡讒切【正韻】胡嵒切,𠀤音諴。

【說文】皆也。

【玉篇】悉也。

【書·堯典】庶績咸熙。

【左傳·僖二十四年】周公弔二叔之不咸。

【註】咸,同也。

【魯語】小賜不咸。

【註】咸,徧也。

【莊子·知北遊】周徧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上咸五,下登三。

【註】師古曰:與五帝皆盛也。

又卦名。

【易·咸卦】彖曰:咸,感也。

又【易·雜卦】咸,速也。

又【爾雅·釋丘】左高曰咸丘。

又樂名。

【周禮·春官·大司樂】大咸。

【註】大咸,咸池,堯樂也。

又地名。

【史記·秦本紀】孝公十二年,作爲咸陽。

又星名。

【前漢·天文志】咸漢星出西北。

又【王充·論衡】任氣卒咸,不揆於人。

又姓。

【姓苑】巫咸之後,今東海有之。

又【集韻】居咸切,音緘。

【禮·喪大記】凡封,大夫士以咸。

【註】咸讀爲緘,今齊人謂棺束爲緘繩。咸或爲椷。

【釋文】咸,一本作緘。

又【集韻】古斬切,音鰔。與減同。損也。

又一曰水名,詳水部減字註。

又姓。

【前漢·酷吏傳】咸宣,楊人也。

【註】咸音減省之減。

又【集韻】公陷切,音䫡。亦與減同。詳水部減字註。

又音憾。

【左傳·昭二十一年】窕則不咸。

【註】不充滿人心。

【釋文】咸,本亦作感,戸暗反。○按感同憾。

又叶餘針切,音𠛬。

【張衡·舞賦】歌以詠志,舞以旌心。細則聲窕,大則不咸。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19

咸字的字形演變


乙753(甲)

咸父乙簋(金)
商代晚期

作冊般甗(金)
商代晚期

作冊䰧卣(金)
西周早期

貉子卣(金)
西周早期

國差𦉜(金)
春秋

信1.054(楚)

上(1).䊷.1(楚)

說文‧口部

睡虎地簡25.38(隸)

繹山碑(篆)

天文雜占末.下(隸)
西漢

公主家鬲(隸)
西漢

熹.書.盤庚(隸)
東漢

史晨碑(隸)
東漢

楷書

咸字的甲骨文


甲264合20098𠂤組

甲2907合19946𠂤組

甲3710合7021𠂤賓間

乙753合952賓組

乙1984反合902反賓組

乙1988合1390

乙2455合1402賓組

乙2573合1385賓組

前1.4.3合1369

前1.43.5合3507

前5.4.6合4059賓組

後2.15.5合7020

後2.18.9合1397賓組

粹425合20098𠂤組

佚383合19957賓組

佚815合6902賓組

京津683合1399

掇2.198合1388

明藏508

咸字的金文


作冊般甗商代晚期集成944

咸女凵木子作且丁鼎商代晚期集成2311

咸父乙簋商代晚期集成3150

婦酉咸簋商代晚期集成3229

德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661

我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763

史獸鼎西周早期集成2778

小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9

班簋西周早期集成4341

貉子卣西周早期集成5409

作冊䰧卣西周早期集成5432

𣄰尊西周早期集成6014

夨令方彝西周早期集成9901

趩觶西周中期集成6516

史懋壺西周中期集成9714

鄂侯鼎西周晚期集成2810

秦公鎛春秋早期集成267

秦公簋春秋中期集成4315

晉公盆春秋中期集成10342

國差𦉜春秋集成10361

咸字的象形文

讀音:lǔ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

古璽文鹵;

古璽文盬;

小篆鹵;

小篆鹽;

小篆盬;

小篆鹹;

石經鹹;

隸書鹵;

隸書鹽

讀音:lǔ

“鹵” 在 《說文》 中是個部首字。也是“鹽” 的初文。甲骨文寫作“” , 此形多釋作鹽盛於容器之中。 筆者認為當是鹽田之形。 外框是 “田” 字的變形,是不規則的鹽田,區別仟陌規整之農田; 裏邊的小點是曬出的鹽粒形。金文、古璽文、小篆寫作“” , 字形雖異, 仍有“田”的痕跡。 小篆分作“” (鹵lǔ)和 “” (鹽yán)兩個字。隸書隨之寫作“” 。

“盬” (讀gǔ)是漢代著名的曬鹽池,用地名代表“鹽池” 。《說文》:“盬, 河東鹽池。 ”古璽文寫作“” , 由鹽田、器皿和讀音“古”組成。小篆寫作“”。 由監看的“監” (金文寫作“” )和讀音“古”組成。

表示鹽味道的 “醎” (鹹)字小篆、 《三體石經》寫作“” 。 形義符用 “鹵” ,音符用 “鹹” 。此字後簡化為 “鹹”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咸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咸
中国大陆
台湾 咸
台湾
香港 咸
香港
日本 咸
日本
韩国 咸
韩国
旧字形 咸
旧字形

咸字說文解字

【卷二】【口】

『說文解字』

皆也。悉也。从口从戌。戌,悉也。胡監切

『說文解字注』

(咸)皆也。悉也。咸,皆也。見釋詁。从口从戌。會意。胡監切。古音在七部。戌,悉也。此从戌之故。戌爲悉者,同音假借之理。

咸字解釋

咸字基本屬性

  1. 咸的部首:口部外筆畫:6筆畫總數:9倉頡號碼:ihmr

  2. 四角號碼:53200鄭碼查詢:hmajBig5編碼:AB77gb2312碼:CFCC

  3. uni-code:基本区 U+54B8首尾分解:戊口部件分解:厂一口戈

  4. 造字法:会意;从戌、从口漢字結構:半包围结构漢字五行:水

  5. 異體字:鹹

咸字基本含義

  1. 全,都:~受其益。

  2. 像鹽的味道,含鹽分多的,與“淡”相對:~味。~鹽。~水湖。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