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龛
【繁體漢字】龕,【漢語拼音】kān,【漢字註音】ㄎㄢ
【語音朗讀】
【亥集下】【龍】【龛字五行屬火】
【亥集下】【龍字部】
【唐韻】口含切【集韻】枯含切【正韻】苦含切,𠀤音堪。
【說文】龍貌。
又【爾雅·釋言】洵龕也。
【註】未詳。
又【玉篇】受也,盛也。
【揚子·方言】龕,受也。齊楚曰鋡,揚越曰龕。受盛也,猶秦晉言容盛也。
【郭註】今言龕囊,由此名也。
又【廣雅】龕,取也。
【揚子·法言】劉龕南陽。
【註】取也。同戡。
又【玉篇】聲也。
【揚子·方言】龕,喊㖪唏聲。
又勝也。
【謝靈運詩】龕暴資神理。
又浮圖塔。一曰塔下室。
【唐褚遂良書】久棄塵世,與彌勒同龕。又【杜甫詩】禪龕只晏如。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龍” 是個部首字。是人類綜合多種動物的形狀,經長期添加裝飾演化而成的想象中的神奇動物。起源有多說,如蛇、鯢、海馬等。《說文》稱: “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 甲骨文、金文等寫作“、 、 、 、 ” , 是原始的龍形, 確有蟲蛇之相。小篆寫作“” , 將龍的身首分開, 已不如甲、 金文象形。 隸書(漢《郭有道碑》 )據此結構, 以平直波磔的筆畫寫作 “” , 脫離了象形字。
“龕” (讀kān)是供奉神像的石室或閣子。《說文》稱: “龕,龍貌。 從龍, 合聲。 ”但從金文、 小篆寫作“、 、 ”看, 上邊是今天的“今”字,並非 “合” (聲)。與下邊不同時期的 “龍”字組合後,應是希望龍與自己同在,保佑自己的意思。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龍變圖》
龍是華夏民族的遠古圖騰,數千年中經曆多次嬗變,後集龜、蛇、魚、鳥等多種動物的特征,至明清方定型為現今的形狀。由於形態的多變,漢代《說文》稱: “龍,鱗蟲之長,能明能幽,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古人傳曰: “龍生九子” ,分別是蒲牢、囚牛、睚眥、嘲風、狻猊、霸下、狴犴、贔屭、蚩吻,其中蒲牢好鳴為鍾上鈕鼻,囚牛好音為胡琴頭刻獸,睚眥好殺為刀劍吞口,嘲風好險為殿閣走獸,狻猊好坐為佛座騎象,霸下好負重為碑碣石,狴犴好訟為獄戶首鎮壓,贔屭好文為碑兩旁蜿蜒,蚩吻好吞為殿脊獸頭。又說一曰憲章好囚,二曰饕餮好水,三曰蟋蜴好腥,四曰巒蜷好風雨,五曰螭虎好文,六曰金猊好煙,七曰椒圖好閑口,八曰虭多好立險,九曰鼇魚好吞火。圖中摘取上古器物之龍形印證甲、金文演變軌跡非僅介紹龍之傳說也。
規格: 高169CM 寬90CM
【卷十一】【龍】
『說文解字』
龍皃。从龍合聲。口含切
龛的部首:龍部外筆畫:6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orikp
四角號碼:80414鄭碼查詢:odjgBig5編碼:F7CEgb2312碼:EDE8
uni-code:基本区 U+9F9B首尾分解:合龙部件分解:人一口龙
造字法:形声;从龙、合声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火
異體字:龕
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閣子:佛~。神~。
古同“戡”,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