膰字康熙字典熱度:457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fán,pán,【漢字註音】ㄈㄢˊ

【語音朗讀】

【未集下】【肉】【膰字五行屬】

【未集下】【肉字部】

【集韻】符袁切【正韻】符艱切,𠀤音煩。

【說文】宗廟火熟肉。春秋傳,天子有事,㸋焉以饋同姓諸侯。或从肉。

【玉篇】膰,肝也。

【穀梁傳·定十四年】脤者何也。俎實也,祭肉也。生曰脤,熟曰膰。

【史記·周本紀】顯王致文武胙於秦孝公。

【註】胙,膰肉也。又【孔子·世家】如致膰乎大夫。

【註】膰,祭肉。

【後漢劉長卿妻傳】縣邑有祀,必膰焉。

【註】膰,祭餘肉也。

又與燔通。

【左傳·襄二十二年與執燔焉釋文】燔,亦作膰。

【穀梁傳·定十四年】熟曰膰。

【釋文】本作燔。

又【集韻】蒲官切,音槃。大腹也。

又蒲波切,音婆。義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20

膰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炙部

楷書

膰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膰
中国大陆
台湾 膰
台湾
香港 膰
香港
日本 膰
日本
韩国 膰
韩国
旧字形 膰
旧字形

膰字說文解字

【卷十】【炙】

『說文解字』

宗廟火孰肉。从炙番聲。《春秋傳》曰:“天子有事㸋焉,以饋同姓諸矦。”附袁切

『說文解字注』

(㸋)宗廟火𦏧肉。今世經傳多作燔、作膰。惟許書作㸋。火部燔下云𤑔也。是詩作燔爲叚借字。他經作膰乃俗耳。許稱左傳作㸋。左傳釋文云。膰周禮又作㸋。皆古文之存焉者也。異義。左氏說。脤、社祭之肉。盛之以蜃。宗廟之肉名曰膰。說文作祳㸋。用左氏說。祳下曰。社肉盛以蜃。故曰祳。天子所以親遺同姓。㸋下云。宗廟火孰肉也。天子所以饋同姓。古本當如此。今本爲寫者舛誤耳。必云炙孰者、爲其字从火。天子所㠯饋同姓。各本作以饋同姓四字、在有事㸋焉之下。非也。今正。大宗伯鄭注云。脤膰、社稷宗廟之肉。以賜同姓之國。同福祿也。兄弟有共先王者。鄭與許同用左氏說也。若傳所云賜齊侯胙。又云宋先代之後。天子有事膰焉。有喪拜焉。是亦有歸㸋異姓者。从炙。毛公曰。傅火曰燔。又曰加火曰燔。其事與炙相類也。畨聲。附袁切。十四部。春秋傳曰。天子有事㸋焉。僖卄四年左傳文。偁此者、證古經作㸋不作燔。又以見有歸㸋異姓之禮。

膰字解釋

膰字基本屬性

  1. 膰的部首:肉部外筆畫:12筆畫總數:16倉頡號碼:bhdw

  2. 四角號碼:72269鄭碼查詢:qpkiBig5編碼:EAEE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81B0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形声;从月、番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𥛮 㸋

膰字基本含義

1. 膰 [fán]2. 膰 [pán]

膰 [fán]
  1. 古代祭祀用的熟肉:“以脤~之禮,親兄弟之國。”

  2. 送給祭肉:“明日東家知祀灶,隻雞鬥酒定~吾。”

膰 [pán]
  1. 大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