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字康熙字典熱度:2566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媿,【漢語拼音】kuì,【漢字註音】ㄎㄨㄟˋ

【語音朗讀】

【卯集上】【心】【愧字五行屬木】

【卯集上】【心字部】

【廣韻】俱位切【集韻】基位切,𠀤音騩。

【爾雅·釋言】慙也。

【詩·大雅】尚不愧于屋漏。

【皇極經世】無愧於口,不若無愧於身。無愧於身,不若無愧於心。 本作媿,从女。或从恥省作聭。亦作謉𦞙。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愧字的字形演變


乙424(甲)

倗仲鼎(金)
西周中期

復公子簋(金)
西周晚期

芮子仲□鼎(金)
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

郭.老甲.9(楚)

說文‧女部

說文或體

春秋事語91(隸)
西漢

武梁祠畫象題字(隸)
東漢

楷書

愧字的象形文

讀音:kuì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小篆媿;

小篆愧;

隸書媿;

隸書愧

讀音:kuì

“媿”是 “愧” 的初文。 甲骨文寫作 “” , 是祭祀活動中女人代替男人戴麵具做“鬼”形,自有羞愧義。《說文》: “媿,慙(慚)也。從女,鬼聲。 ”此工作或由專人承擔, 故又因此成姓。金文和小篆1寫作“” ,成左女右鬼結構。小篆2又將“女”換成“心” ,組成“愧” 。《說文》稱:“愧, 媿或從恥省(省去耳)。 ”今多用此字。隸書據此寫作“” , 已是今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愧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愧
中国大陆
台湾 愧
台湾
香港 愧
香港
日本 愧
日本
韩国 愧
韩国
旧字形 愧
旧字形

愧字說文解字

【卷十二】【女】

『說文解字』

慙也。从女鬼聲。愧,媿或从恥省。俱位切

『說文解字注』

(媿)慙也。慙下曰:媿也。二篆爲轉注,亦考老之例。从女。鬼聲。俱位切。十五部。按此亦形聲中有會意。

(愧)媿或从恥省。按卽謂从心可也。

愧字解釋

愧字基本屬性

  1. 愧的部首:心部外筆畫:9筆畫總數:12倉頡號碼:phui

  2. 四角號碼:96013鄭碼查詢:unjBig5編碼:B75Cgb2312碼:C0A2

  3. uni-code:基本区 U+6127首尾分解:忄鬼部件分解:忄鬼

  4. 造字法:形声;从忄、鬼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木

  5. 異體字:謉聭媿謉 媿 聭

愧字基本含義

  1. 羞慚:羞~。慚~。~色。~怍(慚愧)。~疚。~赧(因羞愧而臉紅)。~悔。問心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