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字康熙字典熱度:5889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lín,【漢字註音】ㄌㄧㄣˊ

【語音朗讀】

【未集下】【臣】【临字五行屬火】

【未集下】【臣字部】

〔古文〕𦣷【唐韻】力尋切【集韻】【韻會】犂針切【正韻】犂沉切,𠀤音林。

【爾雅·釋詁】臨,視也。

【詩·衞風】日居月諸,照臨下土。又【大雅】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箋】臨,視也。

【禮·曲禮】臨諸侯,畛於鬼神。

【疏】以尊適𤰞曰臨。

【穀梁傳·哀七年】春秋有臨天下之言焉,有臨一國之言焉,有臨一家之言焉。

【註】徐乾曰:臨者,撫有之也。

又【博雅】臨,大也。

又【戰國策】縣隂以甘之,循有燕以臨之。

【註】臨,猶制也。

又易卦名。

又車名。

【詩·大雅】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

【傳】臨,臨車也。

【疏】臨者,在上臨下之名。

【釋名】臨,如字。韓詩作隆。

又地名。

【左傳·哀四年】荀寅奔鮮虞,趙稷奔臨。

【註】臨,晉邑。

又丘名。

【爾雅·釋丘】右高名臨丘。

又姓。

【後趙錄】秦州刺史臨深。

【孔融傳】有臨孝存。

又門名。

【左思·吳都賦】左稱彎崎,右號臨硎。

【註】彎崎,臨硎,閽闥名。吳後主起昭明宮,於太初之東開彎崎臨硎二門,彎崎宮東門,臨硎宮西門。

又【韻會】力鴆切【正韻】力禁切,𠀤林去聲。

【增韻】喪哭。

【顏師古曰】衆哭曰臨。

【左傳·宣十二年】楚子圍鄭,旬有七日。鄭人卜行成,不吉。卜臨于大官,且巷出車,吉。

【註】臨,哭也。

【釋文】臨,力鴆切。

又【韻補】叶盧東切,音隆。

【詩·大雅】后稷不克,上帝不臨。耗斁下土,寧丁我躬。

【司馬相如·長門賦】奉虛言而望誠兮,期城南之離宮。修薄具而自設兮,君不肯乎幸臨。

又叶力陽切,音良。

【秦始皇祠洛水歌】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祠祭大澤,倏忽南臨。洛濱醊禱,色連三光。


考證:〔【禮·檀弓】臨諸侯,畛於鬼神。〕 謹照原書檀弓改曲禮。〔【司馬相如·長門賦】君不肯兮幸臨。〕 謹照原文兮改乎。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临字的字形演變


合36418(甲)

大盂鼎(金)
西周早期

毛公鼎(金)
西周晚期

叔臨父簋(金)
西周晚期

包2.79(楚)

包2.33(楚)

說文‧臥部

泰山刻石(篆)

睡虎地簡54.51(隸)

縱橫家書157(隸)
西漢

居延簡甲938(隸)
西漢

定縣竹簡79(隸)
西漢

史晨碑(隸)
東漢

衡方碑(隸)
東漢

楷書

临字的象形文

讀音:lín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秦簡;

小篆;

漢簡;

隸書

讀音:lín

“臨”是居上視下。 《說文》: “臨, 監臨也。 ”金文1-2寫作“” , 右上方是一彎身瞠目向下看的人形, 左下方是有口器皿或流水, 會意人居高臨下觀察靜動物體。後期金文和小篆寫作 “”,將人頭與身體分開,下邊的物體也直寫成三個口。簡牘、隸書進一步將人形省作“亠” ,是 “畫” (象形字)向 “字” (符號)演化的結果。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临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临
中国大陆
台湾 临
台湾
韩国 临
韩国

临字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临”字头,请参考“臨”字:)

【卷八】【臥】

《說文解字》

監臨也。从臥品聲。力尋切

《說文解字注》

(臨)監也。各本作監臨也。乃複字未刪而又倒之,今正。从臥品聲。力尋切。七部。

临字解釋

临字基本屬性

  1. 临的部首:臣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9倉頡號碼:lloa

  2. 四角號碼:28063鄭碼查詢:kdmkBig5編碼:C17Bgb2312碼:C1D9

  3. uni-code:基本区 U+4E34首尾分解:丨口部件分解:〢丶口口

  4. 造字法:原为会意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火

  5. 異體字:臨臨 𦣲 𦣷

临字基本含義

1. 臨 [lín]

臨 [lín]
  1. 從上向下看,在高處朝向低處:照~。~淵羨魚(看著深潭裏的魚,很希望得到;喻隻作空想,不做實際工作)。

  2. 到,來:光~。蒞~。親~。

  3. 遭遇,碰到:~時。麵~。

  4. 挨著,靠近:~近。~街。~終。~危。~陣磨槍。

  5. 照樣子摹仿字畫:~摹。~帖。~寫。

  6. 舊時指帝王上朝:~朝。~政。

  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