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字康熙字典熱度:667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lì,yuè,【漢字註音】lì

【語音朗讀】

【辰集中】【木】【栎字五行屬木】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卽狄切,音歷。

【說文】木也。

【邢昺曰】似樗之木。

【詩·秦風】山有苞櫟。

【疏】引《爾雅》云:櫟,其實梂,橡也。

【陸璣疏】秦人謂柞櫟爲櫟,其子房生爲梂。河内人謂木蓼爲櫟,椒榝之屬也。其子亦房生,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又不材之木也。

【莊子·人閒世】匠石見櫟社樹,其大蔽牛,觀者如市,匠石不顧。

又不生火之木也。

【淮南子·時則訓】十二月,其樹櫟。

【高誘註】木不生火,惟櫟爲然。

又地名。

【春秋·桓十五年】鄭伯突入于櫟。

又鳥名。

【山海經】天帝之山有鳥,黑文而赤翁,名曰櫟。

又與擽通。

【詩·周頌】鞉磬柷圉。

【疏】圉狀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長尺櫟之。

又【唐韻】以灼切,音鑰。櫟陽,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左馮翊。

又【集韻】式灼切,音爍。地名。在晉。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

【詩·秦風】山有苞櫟,隰有六駁。

【唐韻】櫟駁通叶,無二音。

又【唐韻】魯刀切,音勞。

【史記·楚元王世家】㛮詳爲羹盡櫟釜。

【漢書】作轑釜。


考證:〔【詩·秦風】山有苞櫟。

【註】引爾雅云。〕 謹照原文註改疏。〔陸璣疏河南人謂木蓼爲櫟。秦風苞櫟從其方土之言柞櫟也。〕 謹照原文南改内。秦風以下改爲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淮南子·時則訓】官獄其樹櫟。〕 謹照原文文義,官獄爲十二月三字。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9

栎字的字形演變


合36746(甲)

四年相邦樛斿戈(金)
戰國晚期

說文‧木部

睡虎地簡25.38(隸)

櫟鼎(隸)
西漢

櫟陽高平宮金鼎(隸)
西漢

楷書

栎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栎
中国大陆
台湾 栎
台湾
韩国 栎
韩国

栎字說文解字

【卷六】【木】

『說文解字』

木也。从木樂聲。郎擊切

『說文解字注』

櫟木也。秦風隰有苞櫟傳曰。櫟木也。陸機曰。苞櫟、秦人謂柞櫟爲櫟。河內人謂木蓼爲櫟。椒榝之屬。其子房生爲梂。木蓼子亦房生。故說者或曰柞櫟。或曰木蓼。機以爲此秦詩也。宜從其方土之言。作櫟是也。按陸意謂秦詩當是柞櫟。今觀許櫟梂二篆連屬。正與陸所云木蓼子房生爲梂者合。然則許意謂木蓼也。艸部云。草𣁬、櫟實也。一曰様𣁬。木部栩下云。柔也。其草一曰様。此則謂草𣁬爲櫟實。正陸所謂秦人謂柞櫟爲櫟。又云。栩今柞櫟也。草下櫟實字非木部之櫟。許意栩柔、様草爲一物。是名柞櫟。亦名櫟。而非柞也。亦非子梂生之櫟也。柞與棫爲類。櫟似椒榝。鄭箋大雅云。柞櫟也。則以柞與柞櫟合爲一耳。從木。樂聲。郎擊切。古音在二部。

栎字解釋

栎字基本屬性

  1. 栎的部首:木部外筆畫:5筆畫總數:9倉頡號碼:dhvd

  2. 四角號碼:42994鄭碼查詢:frkoBig5編碼:F252gb2312碼:E8DD

  3. uni-code:基本区 U+680E首尾分解:木乐部件分解:木乐

  4. 造字法:形声;从木、乐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木

  5. 異體字:櫟 㰛

栎字基本含義

1. 櫟 [lì]2. 櫟 [yuè]

櫟 [lì]
  1. 落葉喬木,葉子長橢圓形,結球形堅果,葉可喂蠶;木材堅硬,可製家具,供建築用,樹皮可鞣皮或做染料。亦稱“麻櫟”、“橡”;通稱“柞樹”。

櫟 [yuè]
  1. 〔~陽〕地名,在中國陝西省。

  2. (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