瀁字康熙字典熱度:547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yǎng,yàng,【漢字註音】ㄧㄤˇ

【語音朗讀】

【巳集上】【水】【瀁字五行屬】

【巳集上】【水字部】

【說文】古文漾字。

【書·禹貢】嶓冢導漾。

【史記·夏本紀】作嶓冢導瀁。餘詳十一畫。

又【廣韻】余兩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兩切,𠀤音養。瀇瀁,水貌。一曰瀁瀁,無涯際也。

又沆瀁,亦廣大之貌。

【左思·吳都賦】澒溶沆瀁。

【集韻】或作潒。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瀁字的字形演變


曾姬無卹壺(金)
戰國早期

包2.12(楚)

說文古文

說文‧水部

楷書

瀁字的象形文

讀音:yàng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漾;

說文古文漾;

小篆羕;

小篆漾

讀音:yàng

“羕” 是 “漾” 的初文。本指水流長,又因水流長引申水麵蕩漾。《說文》 : “羕,水長也。…… ‘江之羕矣’” 。金文、小篆分別寫作“” 。 上邊是聲符 “羊” , 下邊是表示長流水的“永”字,合起來成為 “從水,羊聲” 的形聲字。

“漾” 字本指嘉陵江上遊的漢水河。《說文》 : “漾,水。……從水, 羕聲。 古文從飬。 ” “說文古文” 寫作 “” ,與小篆寫作 “” 同為以水( 氵 )為形,以 “飬” 或 “羕” 為聲符的形聲字。後多指水麵起伏湧動。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瀁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瀁
中国大陆
台湾 瀁
台湾
香港 瀁
香港
日本 瀁
日本
韩国 瀁
韩国
旧字形 瀁
旧字形

瀁字說文解字

【】【】

『說文解字注』

古文从養。漾者、小篆。瀁者、壁中古文如是。今尙書作漾者、漢人以篆文改古文也。漢書作養者、今文尙書用假借字也。史記作瀁、葢亦本作養而或加之水旁。因合乎古文。淮南書作洋。高誘曰。洋或作養。

瀁字解釋

瀁字基本屬性

  1. 瀁的部首:水部外筆畫:14筆畫總數:17倉頡號碼:etov

  2. 四角號碼:38132鄭碼查詢:vusxBig5編碼:EFEE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7001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漾𤂡 漾

瀁字基本含義

1. 瀁 [yǎng]2. 瀁 [yàng]

瀁 [yǎng]
  1. 〔~~〕廣闊無邊,如“心~~而無所終薄兮,思悠悠而未半。”

瀁 [yàng]
  1. 古同“漾”:“風~長歌籠月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