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字康熙字典熱度:6406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shī,【漢字註音】ㄕ

【語音朗讀】

【酉集上】【言】【诗字五行屬金】

【酉集上】【言字部】

〔古文〕𧥳【唐韻】書之切【集韻】【韻會】【正韻】申之切,𠀤始平聲。

【說文】志也。

【釋名】之也,志之所之也。

【書·舜典】詩言志。

【傳】心之所之謂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詩言志。

【詩·國風·關雎序】在心爲志,發言爲詩。

【前漢·藝文志】誦其言,謂之詩。

【舊唐書·經籍志】詩以紀興衰誦歡。

又六詩。

【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

【疏】按詩上下惟有風雅頌是詩之名也。三者之中有比賦興,故總謂之六詩。

【鄭康成·六藝論】詩,絃歌諷諭之聲也。朱子曰:風雅頌,聲樂部分之名。賦比興,則所以制作風雅頌之體也。

又樂章也。

【荀子·勸學篇】詩者,中聲之所止也。

【註】詩謂樂章,所以節聲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

又【類篇】承也,持也。

【禮·內則】國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負之,吉者宿齊,朝服寢門外,詩負之。

【註】詩之言承也。

【疏】《詩含神霧》云:詩者,持也。以手維持,則承奉之義,謂以手承下而抱負之。

又姓。

【後漢·南蠻傳】詩索,交阯朱䳒人。

又【字彙補】讀作誅。

【荀子·王制篇】修憲令,審詩商。

【註】詩商,當爲誅賞。

【樂論篇】作審誅賞。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诗字的字形演變


郭.語1.38、39(楚)

上(1).孔.1(楚)

上(1).䊷.5(楚)

上(2).民.1(楚)

說文古文

說文‧言部

老子甲後179(隸)
西漢

縱橫家書206(隸)
西漢

趙寬碑(隸)
東漢

楷書

诗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诗
中国大陆
台湾 诗
台湾
韩国 诗
韩国

诗字說文解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志也。从言寺聲。訨,古文詩省。書之切

『說文解字注』

志也。毛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按許不云志之所之。徑云志也者。序析言之。許渾言之也。所以多渾言之者、欲使人因屬以求别也。又特牲禮詩懷之注。詩猶承也。謂奉納之懷中。內則詩負之注。詩之言承也。按正義引含神霧云。詩、持也。假詩爲持。假持爲承。一部與六部合音冣近也。上林賦葴持。持音懲。从言。寺聲。書之切。一部。

诗字解釋

诗字基本屬性

  1. 诗的部首:言部外筆畫:6筆畫總數:8倉頡號碼:ivgdi

  2. 四角號碼:34741鄭碼查詢:sbdsBig5編碼:B8D6gb2312碼:CAAB

  3. uni-code:基本区 U+8BD7首尾分解:讠寺部件分解:讠士寸

  4. 造字法:形声;从讠、寺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金

  5. 異體字:詩詩 𧥳

诗字基本含義

  1. 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歌。~話(a.評論詩人、詩歌、詩派以及記錄詩人議論、行事的著作;b.古代說唱藝術的一種)。~集。~劇。~篇。~人。~章。~史。吟~。

  2. 中國古書名,《詩經》的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