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鹄
【繁體漢字】鵠,【漢語拼音】hú,【漢字註音】ㄏㄨˊ
【語音朗讀】
【亥集中】【鳥】【鹄字五行屬木】
【亥集中】【鳥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𠀤胡沃切,音翯。
【說文】鴻鵠也。
【顏師古曰】鵠,水鳥,其聲鵠鵠。
【本草】鵠大於鴈,羽毛白澤,其翔極高,而善步。一名天鵝。
【史記·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又黃鵠。
【玉篇】黃鵠仙人所乗。
【前漢·賈誼傳】黃鵠之一舉知山川之紆曲,再舉知天地之圓方。又鵠立。
【後漢·袁紹傳】瞻望鵠立。
【註】企佇之狀,如鵠立也。又鵠蒼,犬名。見【博物志】。又【爾雅·釋器】象謂之鵠。
【郭註】鵠,治樸之名,謂治其樸未成器也。又【後漢·吳良傳】大儀鵠髮。
【註】鵠髮卽鶴髮。又【集韻】【正韻】𠀤姑沃切,音牿。
【周禮·天官·司裘】王大射,則共虎侯豹侯,設其鵠。
【鄭司農云】鵠,鵠毛也。四尺曰鵠,謂之鵠者,取名於鳱鵠。鵠小鳥難中,是以中之謂雋。一說鵠,鳥之大者,有力飛遠,故正鵠取此。
【禮·射儀】循聲而發,不失正鵠。
【註】畫布曰正,棲皮曰鵠。鵠之言梏也。梏直,言人正直乃能中也。又姓。見【萬姓統譜】。又【正字通】音告。地名。鵠澤。
【詩·唐風】從子于鵠。
【毛傳】鵠,曲沃邑也。
【前漢·地理志】鵠澤。
【註】孟康讀告。又【呂覽】鵠乎其羞周智慮也。
【註】鵠讀如浩,大也。○按《正字通》云:《轉註古音》《讀書通》俱云鵠通作鶴。《淮南子·覽冥訓》:鴻鵠,鶬鶴,莫不驚憚伏竄。《班固·西都賦》:𤣥鶴白鷺,黃鵠鵁鸛。《左思·吳都賦》:鳥則鸘鵠、鶄鶴。皆分鵠、鶴爲二,至於《別鶴操》雄鵠、雌鵠,《劉孝標·辨命論》龜鵠千歲,《費昶·擣衣》詩開韞舒龜鵠,古本皆作鶴,俗譌爲鵠,豈可據此謂鵠卽鶴也。鶴不過叶音同鵠耳,《嵆康·琴賦》鶴與曲叶讀如鵠,豈可言鵠卽是鶴,故鶴不宜與鵠通。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19
(说文解字未收录“鹄”字头,请参考“鵠”字:)
【卷四】【鳥】
《說文解字》
鴻鵠也。从鳥告聲。胡沃切
《說文解字注》
(鵠)黃鵠也。黃,各本作鴻,今依玄應書、李善西都賦注正。戰國策:黃鵠游於江海,淹於大沼,奮其六翮而陵淸風。賈生惜誓曰:黃鵠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知天地之圜方。凡經史言鴻鵠者皆謂黃鵠也。或單言鵠,或單言鴻。从鳥告聲。胡沃切。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