绶字康熙字典熱度:942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shòu,【漢字註音】ㄕㄡˋ

【語音朗讀】

【未集中】【糸】【绶字五行屬金】

【未集中】【糸字部】

【廣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𠀤音受。

【說文】綬韍,維也。

【玉篇】綬,組也,綸紱也。

【急就篇註】綬,受也,所以承受印環也。亦謂之璲。

【後漢·輿服志】韍佩旣廢,秦乃以采組,連結於璲,光明章表,轉相結受,故謂之綬。

【漢官儀】綬,長一尺二寸,法十二月,廣三尺,法天地人也。

又【周禮·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綬之事。

【註】綬,組綬,所以繫帷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承呪切,音授。義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9

绶字的字形演變


史墻盤(金)
西周中期

說文‧糸部

武威簡.服傳12(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蒼山畫象石題記(隸)
東漢

魏王基殘碑(隸)
曹魏

東吳高榮墓木簡(隸)
孫吳

楷書

绶字的象形文

讀音:shòu


金文;

小篆;

漢簡;

隸書1;

隸書2

讀音:shòu

“綬”是拴佩玉、 印章以及係帷幕的絲帶子。 《說文》: “綬, 維也。從糸, 受聲。 ” 屬形聲字。 金文寫作 “” 。 左邊 “” 是繩索的 “索” ,同繩, 是形符; 右邊的 “”是授受的 “受” , 象上下兩手交接一舟形物,在這裏作聲符使用。 小篆寫作 “” 。 將形符 “索” 改為 “” (糸, 讀mì),絲束形; 右邊的 “受”雖不如甲、金文象形,也可看出上下兩手交接一物的形狀。隸書(漢《倉頡廟碑》等)寫作“” , 成為今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绶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绶
中国大陆
台湾 绶
台湾
韩国 绶
韩国

绶字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绶”字头,请参考“綬”字:)

【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韍維也。从糸受聲。植酉切

《說文解字注》

(綬)韍維也。韍古文作市,韠也。韍維,謂所以維韍者,釋器曰:璲,瑞也。此謂玉瑞也。又曰:璲,綬也。郭云:卽佩玉之組。所以連繫瑞者,因通謂之璲。古者韍佩皆系於革帶。佩玉之系謂之璲。俗字爲繸。又謂之綬。韍之系亦謂之綬。爾雅渾言之,許析言之,言韍可以該佩也。謂之綬者,韍佩與革帶之閒有聯而受之者,故曰綬。玉藻曰: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士佩瑌玟而縕組綬。孔子佩象環五寸而綦組綬,是其制也。司馬氏輿服志曰:五伯迭興,戰兵不息,於是解去韍佩,畱其係璲,以爲章表。故詩曰:㻆㻆佩璲。此之謂也。至秦乃以采組連結於璲,光明章表,轉相結受,故謂之綬。漢承不改。夫大東所言,其時未嘗去玉。綬見玉藻、爾雅,非至秦漢乃有此名。古之所謂綬者璲也,秦漢之縌也。秦漢之所謂綬者,所以代古之韍佩也,非古之綬也。然則許曰綬,韍維也。又曰組,綬屬也。此古之綬也。又曰縌,綬維也。緺,綬紫靑色也。綸,靑絲綬也。此秦漢之綬也。秦漢改韍佩爲綬,遂改綬爲縌,此名之遷移當正者也。从糸受聲。殖酉切。三部。

绶字解釋

绶字基本屬性

  1. 绶的部首:糸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vmbbe

  2. 四角號碼:22147鄭碼查詢:zpwxBig5編碼:BAFEgb2312碼:E7B7

  3. uni-code:基本区 U+7EF6首尾分解:纟受部件分解:纟爫冖又

  4. 造字法:形声;从纟、受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金

  5. 異體字:綬

绶字基本含義

  1. 一種絲質帶子,古代常用來拴在印紐上,後用來拴勳章: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