筞字康熙字典熱度:584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cè,【漢字註音】ㄘㄜˋ

【語音朗讀】

【未集上】【竹】【筞字五行屬】

【未集上】【竹字部】

【篇海】俗策字。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筞字的字形演變


中山王昔壺(金)
戰國晚期

包2.260(楚)

仰25.22(楚)

望2.48(楚)

說文‧竹部

夏承碑(隸)
東漢

張遷碑(隸)
東漢

晉太公呂望表(隸)
西晉

老子甲後367(隸)
西漢

老子乙241下(隸)
西漢

楷書

筞字的象形文

讀音:cè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古璽文1;

古璽文2;

小篆;

隸書1;

隸書2

讀音:cè

“策” 的本義是用竹片製的馬鞭。《說文》 : “策,馬箠也。” 箠就是竹杖,用以鞭馬。金文的 “策” 字上邊是 “竹” ,下邊是 “片” 和 “斤”(斤是古時的橫刃斧) ,合起來表示 “策” 是用斧子劈成的竹片,所以“策” 也是用竹片編製的 “簡冊” 。古璽文1上邊是非草非木的植物形,下邊是 “朿” (讀cì) , 是帶刺的樹枝, 常用作馬鞭。 古璽文2受治印布局的約束,結構不類,但有 “竹、木” 字素,仍離字義不遠。小篆上邊明確為“竹” , 下用 “朿” (棘刺) , 保留了以刺鞭馬的原義。 受篆書寫法不同的影響,隸書(漢《夏承碑》等》 )也經曆了漸變的過程而成為今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筞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筞
中国大陆
台湾 筞
台湾
韩国 筞
韩国
旧字形 筞
旧字形

筞字說文解字

【卷五】【竹】

『說文解字』

馬箠也。从竹朿聲。楚革切

『說文解字注』

(策)馬箠也。馬?曰策。以策擊馬曰敇。經傳多假策爲𠕋。又計謀曰籌策者。策猶籌。籌猶筭。筭所以計曆數。謀而得之。猶用筭而得之也。故曰筭、曰籌、曰策、一也。張良借箸爲籌。从竹。朿聲。楚革切。十六部。

筞字解釋

筞字基本屬性

  1. 筞的部首:竹部外筆畫:7筆畫總數:13倉頡號碼:hjd

  2. 四角號碼:88904鄭碼查詢:mwfBig5編碼:none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7B5E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策

筞字基本含義

  1. 同“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