睟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睟的基本解釋
睟
【繁體漢字】睟,【漢語拼音】suì,zuì,【漢字註音】ㄙㄨㄟˋ
【語音朗讀】
【午集中】【目】【睟字五行屬】
【午集中】【目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𠀤雖遂切,音粹。
【類篇】視正貌。
【正字通】目淸明也。
又【廣韻】潤澤貌。
【孟子】睟然見於面。
【南齊書·高帝贊】端已雄睟。
又純也。
【揚子·太𤣥經】睟君道也。
【註】陽氣純也。
又天名。
【揚子·太𤣥經】九天,五爲睟天。
又【集韻】祖對切,音晬。目際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2
睟的部首:目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3倉頡號碼:buyoj
四角號碼:60048鄭碼查詢:lsoeBig5編碼:DED9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775F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晬晬 𥄌
1. 睟 [suì]2. 睟 [zuì]
潤澤:“魏國先生,有~其容。”
顏色純一。
眼睛清明。
眼邊。
子集醜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康熙字典
屩澶㸤𨈮穟𧯜䬾廛𧇧𢫧剒呫𪉿𩏔𢥘价𠹓𠑽溔暲簦癭𪙳賈融暷薞𥦇亲𣕀䊦䥙䃋悢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