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字康熙字典熱度:10186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chī,【漢字註音】ㄔ

【語音朗讀】

【丑集上】【口】【吃字五行屬火】

【丑集上】【口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乙切,音訖。

【說文】言蹇難也。

【史記·韓非傳】非爲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

【前漢·周昌傳】爲人口吃。

【唐史·拾遺】焦遂口吃,對客不出一言,醉後輒酬答如注射,時人目爲酒吃。

又與喫同。

【新書·耳庳篇】越王之窮,至乎吃山草。

又【集韻】欺訖切,音乞。吃吃,笑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19

吃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口部

武威簡.泰射15(隸)
西漢

楷書

吃字的象形文

讀音:kǒu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古陶文吃;

秦簡;

小篆口;

小篆吃;

三體石經;

漢帛書;

隸書

讀音:kǒu

“口” 是部首字。也是人和一些動物用來飲食和發聲的器官。《說文》 : “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 引申人數,如三口人; 比喻象口形的物體,如門口、洞口、窗口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近似,順序寫作“” ,都是口(嘴)的形狀。隸書以直筆方折取代了篆書的弧筆圓折, 寫作 “” , 成為今文, 是古今字中變化最小的字形之一。

“吃”字在古文字中表示語呐,即口吃。《說文》: “吃,言蹇難也。從口, 氣聲。 ”古陶文、小篆寫作“ ” , 由說話的 “口” 和 “氣”組成,會意說話氣不連,因而口吃。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圖為 “象形字書畫” 《無愧我心》

不問身前事,唯望無愧我心。

鶴年熊國英

規格: 高68CM 寬67CM

吃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吃
中国大陆
台湾 吃
台湾
香港 吃
香港
日本 吃
日本
韩国 吃
韩国
旧字形 吃
旧字形

吃字說文解字

【卷二】【口】

『說文解字』

言蹇難也。从口气聲。居乙切

『說文解字注』

(吃)言蹇難也。从口。气聲。居乙切。十五部。

吃字解釋

吃字基本屬性

  1. 吃的部首:口部外筆畫:3筆畫總數:6倉頡號碼:ron

  2. 四角號碼:68017鄭碼查詢:jmydBig5編碼:A659gb2312碼:B3D4

  3. uni-code:基本区 U+5403首尾分解:口乞部件分解:口乙

  4. 造字法:形声;左形右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火

  5. 異體字:喫噄乞𠯏𠰆𠯡㰟 乞 𠯏 𠰆 𡄊 喫 噄 𠯡 𠹙 𠿊 𡁒 𨋻𠯏𠰆𠯡

吃字基本含義

  1. 把東西送進口中咽下,或依靠某種事物生活:~飯。~藥。~齋。

  2. 消滅(多用於軍事、棋奕):~掉敵人一個連。

  3. 吸:~煙。

  4. 感受:~驚。~緊。~一塹,長(zhǎng )一智。

  5. 挨:~官司。

  6. 承受,支持:~不消。

  7. 船身入水的深度:~水深淺。

  8. 被:~那廝砍了一刀。

  9. 說話結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