覛字康熙字典熱度:546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mì,【漢字註音】ㄇㄧˋ

【語音朗讀】

【酉集上】【見】【覛字五行屬】

【酉集上】【見字部】

【唐韻】【集韻】𠀤莫狄切,銘入聲。

【說文】衺視也。

【張衡·西京賦】覛往昔之遣館。

【註】覛,視也。李善讀。

又【廣韻】【集韻】莫獲切【韻會】【正韻】莫白切,𠀤音麥。

【爾雅·釋詁】覛,視也。

【註】謂相視也。

【六書故】密察也。

【周語】古者太史順時覛土。

【後漢·杜篤·論都賦】覛長樂。○按《玉篇》籀作𧡒,亦作𧠨,與眽通,與覓別。《集韻》《韻牋》《正譌》《正韻》覛溷覓,非。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覛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籀文

說文‧𠂢部

楷書

覛字的象形文

讀音:jià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覓;

說文籀文覛;

侯馬盟書;

楚簡;

小篆見;

小篆覓;

隸書

讀音:jiàn

“見” 是個部首字。指看到。《說文》 : “見,視也。從兒,從目。 ” 甲骨文、 金文寫作 “” , 都是突出大眼睛的人形, 會意人在用眼看。小篆及其他字體,雖字形不同,但無一例外地是“上目下人(兒)”結構。直至簡化字才寫作“見” ,失去象形字的特征。

“覓”是尋覓, 審視。 也指斜視。 《說文》: “覛, 斜視也。 ”金文寫作“” , 像一人手搭涼棚向前看的形狀。此是“覓” 的正字。 “說文籀文” 、小篆寫作“” 。一邊是看見的“見” ; 一邊是表示水支流的 “𠨸” 。雖與金文字形不合,但卻能表達出眼睛隨著水的流動看,自然成為斜視。由於字義隨著字形產生了變化, 後人將“覓” 、 “覛”兩個寫法同時保留下來。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覛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覛
中国大陆
台湾 覛
台湾
香港 覛
香港
日本 覛
日本
韩国 覛
韩国
旧字形 覛
旧字形

覛字說文解字

【卷十一】【𠂢】

『說文解字』

衺視也。从𠂢从見。𧡒,籒文。莫狄切文三 重三

『說文解字注』

(覛)衺視也。釋詁曰:覛,胥,相也。郭云:覛謂相視也。按覛與目部眽通用。古詩:眽眽不得語。李善引爾雅及注作眽。今文選譌作脈,非也。覛不入見部者,重𠂢也。从𠂢从見。會意。𠂢亦聲。莫狄切。廣韵莫獲切。十六部。俗有尋覓字。此篆之譌體。

(𧡒)籒文。

覛字解釋

覛字基本屬性

  1. 覛的部首:見部外筆畫:6筆畫總數:13倉頡號碼:hvbuu

  2. 四角號碼:76212鄭碼查詢:pdrlBig5編碼:DFFB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899B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𧡒覓 𧡒 𧵬 𧡒

覛字基本含義

  1. 看;察看:“古者,太史順時~土。”

  2. 古同“覓”,尋找:“~往昔之遺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