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魚
【繁體漢字】魚,【漢語拼音】yú,【漢字註音】ㄩˊ
【語音朗讀】
【亥集中】【魚】【魚字五行屬】
【亥集中】【魚字部】
〔古文〕𤉯【唐韻】語居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居切,𠀤御平聲。
【說文】本作𤋳,水蟲也。象形,與燕尾相似。
【註】徐鍇曰:下火象尾而已,非水火之火。
【韻會】隷省作魚。
【易·中孚】豚魚吉。
【註】魚者,蟲之隱者也。
【儀禮·有司徹】魚𠤎。
【註】魚無足翼。
【史記·周本紀】白魚躍入王舟中。
【註】馬融曰:魚者介鱗之物,兵象也。又蠹魚,亦名衣魚,本草生,久藏衣帛及書紙中。又【詩·小雅】象弭魚服。
【傳】魚服,魚皮。
【陸璣疏】魚服,魚獸之皮也。似猪,東海有之。一名魚貍,其皮背上斑文,腹下純靑,今以爲弓鞬步叉者也。又【唐書·車服志】初罷龜袋,復給以魚。
【遼史·興宗記】試進士於廷,賜馮立等緋衣銀魚。
【金史·輿服志】親王佩玉魚,一品至四品佩金魚,以下佩銀魚。又【左傳·閔二年】歸夫人魚軒。
【註】以魚皮爲飾。又馬名。
【爾雅·釋畜】二目白,魚。
【註】似魚目也。
【詩·魯頌】有驔有魚。又地名。
【左傳·僖二年】齊寺人貂漏師于多魚。又【文十六年】惟裨儵魚,人實逐之。
【註】魚,魚復縣,今巴東永安縣。又【晉語】夷鼓,彤魚氏之甥也。
【註】彤魚,國名。又姓。
【左傳·成十五年】魚石爲左師。
【史記·秦本紀】秦之先爲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修魚氏。又與吾同。
【列子·黃帝篇】姬,魚語女。
【註】姬讀居,魚讀吾。又叶魚羈切,音宜。
【徐幹·七喩】大宛之犧,三江之魚。雲鶬水鵠,禽蹯豹胎。胎音怡。又叶語鳩切,音牛。
【庾闡詩】煉形去人俗,飄忽乗雲遊。暫憩扶桑隂,忽見東岳魚。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魚”是典型的象形字。屬水生脊椎動物,後混稱某些水棲動物,如鱷魚、鯢魚等。《說文》: “魚,水蟲也。象形。魚尾與燕尾相似。” 甲骨文寫法雖多,但均象一條魚形。金文和石鼓文部分字形略變,或將尾部寫成火字。但金文1(商鳳尾鼎)卻形象生動頗帶裝飾藝術性。小篆在金文基礎上規範了筆劃,但也失去魚的形狀。隸書(漢《曹全碑》 )改小篆的弧筆圓折為直筆方折,將魚尾的“火”改為“四點” ,完全脫離了象形字的行列。
“䲣” (讀yú )指捕獲魚。此字未見小篆, 甲骨文、金文、 《侯馬盟書》等寫作 “、 、、 、、、” , 多是在 “魚” 字頭上加一“虍”(讀hǔ )頭,當是用魚鷹等馴服好的動物幫助漁民捕魚的情景。其中金文有作“” 者, 增加了表示手持工具的 “攴” , 凸顯了利用工具捕魚的特征。
注: “魚” 是個部首,從魚的字多與魚類有關。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魚》
魚是典型的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均酷似魚的畫圖,且字形多樣。是古人對這一動物仔細觀察而熟識的表現。因其是先民主要獵食物,在文字產生前魚形就成了彤魚族的標識和族徽,廣泛出現在陶器和壁畫上。在商周時代更是以象形字圖的方式大量刻畫在重要器物中。“鳶飛戾天,魚躍於淵” 則是早期文學中對魚的描寫。
丁亥夏日 大熊
規格: 高92CM 寬63CM
【卷十一】【魚】
《說文解字》
水蟲也。象形。魚尾與燕尾相似。凡魚之屬皆从魚。語居切〖注〗《說文》作𤋳。𤉯,古文。
《說文解字注》
(魚)水蟲也。象形。魚尾與燕尾相佀。其尾皆枝,故象枝形,非从火也。語居切。五部。凡魚之屬皆从魚。
魚的部首:魚部外筆畫:0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nwf
四角號碼:27336鄭碼查詢:raaBig5編碼:B3BDgb2312碼:D3E3
uni-code:基本区 U+9B5A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象形;像鱼形漢字結構:上中下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漁鱼𤋳𤉯𩵋漁 䁩 䏸 䐳 鱼 𤉯 𤋳 𥆐 𩥭 𩵋 𩺰 𣩕 𤋳𤉯𩵋𤋳𤉯𩵋
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