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曾
【繁體漢字】曾,【漢語拼音】zēng,céng,【漢字註音】zēng,céng
【語音朗讀】
【辰集上】【曰】【曾字五行屬金】
【辰集上】【曰字部】
【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𠀤音層。
【說文】詞之舒也。从八从曰𡆧聲。
【九經字樣】曾从𡆧。𡆧,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
【詩·大雅】曾莫惠我師。
【論語】曾是以爲孝乎。
【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
又【廣韻】經也。
【增韻】嘗也。
【韻會】乃也,則也。
又與層通。
【後漢·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
【文選】作層城。
又【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𠀤音增。
【書·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
【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
【註】曾,猶重也。
又【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
【註】曾臣,猶末臣。
【疏】曾祖曾孫者,曾爲重義。諸侯之於天子,無所可重。曾臣猶末臣,謙𤰞之意耳。
又【楚辭·九歌】翾飛兮翠曾。
【註】曾,舉也。
又與橧同。
【禮·禮運】夏則居橧巢。
【釋文】橧,本又作曾。
又與增同。
【孟子】曾益其所不能。
【孫奭·音義】曾當讀作增。
又姓。
【姓氏急就篇】曾氏出於鄫,姒姓,莒滅鄫,子孫在魯者別爲曾氏。
【孫奕·示兒編】曾字除人姓及曾孫外,今學者皆作層字音讀。然經史𠀤無音,止當音增。
【韻會】今詳曾字有音者,合從本音。餘無音者從層音,亦通。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曾” 字釋義不一。《說文》 : “曾,詞之舒也。” 另有 “田中生苗說” 、“分田說” 、“贈帽說” 等。從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的字形變化看,“曾” 字有 “蛻形變義” 的過程。不同時期、不同角度的學者釋義不同不足為怪。筆者傾向 “蒸食器說” 。以金文為例: 中間的 “田”象蒸箅; 上邊的 “八” 象蒸氣升騰; 下邊的 “口 (甘)” 表示食味。後加表示陶器的 “瓦”作 “甑” (讀zèng) , “說文籀文”寫作 “” , 正象蒸食器具。 小篆寫作“” , 成為 “從瓦, 曾聲” 的形聲字。 隸書(漢《曹全碑》 )等以直筆方折取代了篆書的弧筆圓折,跳出古文字的窠臼。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二】【八】
《說文解字》
詞之舒也。从八从曰,𡆧聲。昨稜切
《說文解字注》
(曾)䛐之舒也。曰部曰:朁,曾也。詩:朁不畏明,胡朁莫懲。毛、鄭皆曰:朁,曾也。按曾之言乃也。詩曾是不意,曾是在位,曾是在服,曾是莫聽,論語曾是以爲孝乎,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管仲,皆訓爲乃則合語氣。趙注孟子曰,何曾猶何乃也。是也。是以㬱訓爲曾。㬱不畏明者,乃不畏明也。皇侃論語疏曰,曾猶嘗也。嘗是以爲孝乎,絶非語氣。葢曾字古訓乃,子登切。後世用爲曾經之義,讀才登切。此今義今音,非古義古音也。至如曾祖、曾孫,取增益層絫之意,則曾層皆可讀矣。从八,从曰。从八者,亦象氣之分散。𡆧聲。𡆧者,囱古文。囱在九部,此合韵之理也。昨棱切。六部。昨當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