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字康熙字典熱度:535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huà,【漢字註音】ㄏㄨㄚˋ

【語音朗讀】

【酉集上】【言】【話字五行屬】

【酉集上】【言字部】

〔古文〕𦧵【玉篇】胡卦切【正韻】胡挂切,𠀤音畫。

【說文】合會善言也。

【爾雅·釋詁】言也。

【疏】孫炎曰:善人之言也。

【廣韻】語話也。

【書·盤庚】乃話民之弗率,誕吿用亶。

【註】吿也,言也。

【詩·大雅】愼爾出話。

【傳】善言也。

【左傳·文六年】著之話言。

【註】爲作善言遺戒。

又【廣雅】調也,恥也。

又【小爾雅】治也。

又【唐韻】胡快切【集韻】【韻會】戸快切,𠀤音躗。義同。

又【集韻】胡化切,華去聲。亦言也。或作咶。

又叶胡臥切,和去聲。

【白居易·效陶潛體詩】兀然無所思,日高尚閒臥。暮讀一卷書,會意如嘉話。 【說文】本作䛡。籀文作譮。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19

話字的字形演變


話簋(金)
西周晚期

郭.緇.30(楚)

說文籀文

說文‧言部

楷書

話字的象形文

讀音:yá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說籀文話;

侯馬盟書;

小篆言;

小篆話;

石經言;

漢帛書言;

隸書言;

隸書話

讀音:yán

“言” 是個部首字。是說話,口講。《說文》: “言,直言曰言,論難曰語。 ” “言” 的初文與 “告、舌、 音”等字同源。 甲骨文寫作“” ,既象說話時舌從口出,也是倒置的鈴形(古酋長聚眾時先搖鈴,而後發言)。“”是鈴體,“”是鈴舌。 因眾人(特別是部落裏的奴隸)的生死全在酋長一張口,所以又將“舌”寫作“辛” (給奴隸和罪人行刑的尖刀)。金文、小篆都是口出尖刀(辛)的形狀。隸書(漢帛書、《禮器碑》 )用平直的筆畫取代了篆書的圓弧筆畫,成為今文。

“話”本是人們用來表達思想的語音,但在古時指將美好的語言記錄在簡牘或絲帛上。 《說文》: “話, 合會善言也。 ” “說文籀文”寫作 “”(譮),用“言”和“會”表示話是人們語言的會合,正如今人稱與外國人對話為“會話” 。小篆將“會”改為“舌” , 寫作“” , 表示說話靠的是舌頭。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話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話
中国大陆
台湾 話
台湾
香港 話
香港
日本 話
日本
韩国 話
韩国
旧字形 話
旧字形

話字說文解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合會善言也。从言𠯑聲。《傳》曰:“告之話言。”譮,籒文䛡从會。胡快切

『說文解字注』

(話)會合善言也。䛡會曡韵。大雅。愼爾岀話。毛曰。話、善言也。从言。𠯑聲。胡快切十五部。傳曰。告之話言。此當作春秋傳曰箸之話言。見文六年左氏傳。淺人但知抑詩。故改之。刪春秋字。妄擬詩可稱傳也。抑詩作告之詁言。於詁下稱之。又妄改爲詩曰詁訓。

(譮)籒文䛡。从言會。𠯑會同在十五部。故檜亦作栝。

話字解釋

話字基本屬性

  1. 話的部首:言部外筆畫:6筆畫總數:13倉頡號碼:yrhjr

  2. 四角號碼:02664鄭碼查詢:smiBig5編碼:B8DCgb2312碼:BBB0

  3. uni-code:基本区 U+8A71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形声;从讠、舌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舙諙譮话咶䛡譮䛡 咶 舙 諙 譮 话 𦧵 𧨥䛡譮

話字基本含義

  1. 見“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