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字康熙字典熱度:12322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yuán,【漢字註音】ㄩㄢˊ

【語音朗讀】

【巳集上】【水】【源字五行屬水】

【巳集上】【水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𠀤愚袁切,音元。

【說文】水泉本也。

【禮·月令】爲民祈祀山川百源。

【註】衆水始出爲百源。

又水名。

【水經注】沁水東與丹水合,水出上黨高都縣故城東北阜下,俗謂之源源水。

又姓。

【北魏書·源賀傳】禿髮傉檀之子賀入後魏,魏大武謂之曰:與卿同源,可爲源氏。 【韻會】本作厵,篆省作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19

源字的象形文

讀音:quá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小篆泉;

小篆原;

小篆原;

隸書泉;

隸書原;

隸書源

讀音:quán

“泉、原、源、厵” 均源於 “泉” 字。本指地下湧出的水源。甲骨文、金文寫作 “” , 字形雖不盡相同, 但都象水從罅穴中流出的形狀, 屬典型的象形字。 小篆寫作 “” (原) 、 “” (泉)兩個字。《說文》也分別釋作: “泉,水原(源)也。象水流出成川形。” “厵(泉、 源), 水泉本也。 ”隸書(漢《曹全碑》、 《郭有道碑》)寫作 “” , 成為今文。

注: “厵”是“原” 的古字,“源”是“厵” 的後起形聲字。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源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源
中国大陆
台湾 源
台湾
香港 源
香港
日本 源
日本
韩国 源
韩国
旧字形 源
旧字形

源字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源”字头,请参考“𠫐”字:)

【卷十一】【灥】

『說文解字』

水泉夲也。从灥出厂下。

原,篆文从泉。愚袁切〖注〗臣鉉等曰:今別作源,非是。文二 重一

『說文解字注』

(𠫐)水本也。各本作水泉本也,今𠜂正。月令百源注曰:衆水始所出爲百源。單𧦝曰原。絫𧦝曰原泉,孟子原泉混混是也。从灥出厂下。厂者,山石之厓巖。會意。愚袁切。十四部。

(厡)篆文从泉。此亦先二後上之例。以小篆作厡,知𠫐乃古文、籒文也。後人以厡代高平曰邍之邍,而别製源字爲本厡之厡,積非成是久矣。

源字解釋

源字基本屬性

  1. 源的部首:水部外筆畫:10筆畫總數:13倉頡號碼:emhf

  2. 四角號碼:31196鄭碼查詢:vgnkBig5編碼:B7BDgb2312碼:D4B4

  3. uni-code:基本区 U+6E90首尾分解:氵原部件分解:氵厂白小

  4. 造字法:形声;从氵、原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水

  5. 異體字:厵厵 𠫐 𠫒 𡇋 𨻣

源字基本含義

  1. 水流所從出的地方:河~。泉~。發~。~遠流長。~頭。

  2. 事物的根由:來~。資~。淵~。能~。起~。策~地。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