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字康熙字典熱度:2188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nián,【漢字註音】ㄋㄧㄢˊ

【語音朗讀】

【亥集下】【黍】【黏字五行屬火】

【亥集下】【黍字部】

【唐韻】女廉切【集韻】【韻會】【正韻】尼占切,𠀤音䬯。

【說文】相著也。

【廣韻】黏麴。

又【韻會】亦作溓。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雖有深泥,亦弗之溓也。

【註】鄭司農云:溓讀爲黏。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樂浪郡黏蟬縣。

又【正韻】尼欠切,聶上聲。

【集韻】䵒也。

【正韻】膠黏。又稠也。 俗作粘。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黏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黍部

楷書

黏字的象形文

讀音:shǔ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甲骨文6;

金文;

秦簡;

小篆黍;

小篆黏;

隸書

讀音:shǔ

“黍”是個部首字。是一種有粘性的糧食作物,可釀酒。《說文》:“黍, 禾屬而粘者也。 以大暑而種, 故謂之黍。 ” 甲骨文寫作 “” 。 或象散穗的植株形; 或象禾下有水, 表示可製水酒。 金文將水置於左邊, 寫作 “” 。 筆者疑為水稻形。 秦簡、 小篆將水置於禾下寫作 “” 。 隸書(漢《白石神君碑》 )省筆寫作 “” , 成為今文。

“黏” 是“黍” 為黏米的證字。《說文》: “黏,相箸(著)也。從黍,占聲。 ” 這裏的 “箸” 是指粘著。 小篆寫作 “” , 是在“黍” 旁加一聲符“占” 字。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黏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黏
中国大陆
台湾 黏
台湾
香港 黏
香港
日本 黏
日本
韩国 黏
韩国
旧字形 黏
旧字形

黏字說文解字

【卷七】【黍】

《說文解字》

相箸也。从黍占聲。女廉切

《說文解字注》

(黏)相箸也。有叚溓爲黏者。如攷工記雖有深泥亦弗之溓也是。从黍占聲。女廉切。七部。

黏字解釋

黏字基本屬性

  1. 黏的部首:黍部外筆畫:5筆畫總數:17倉頡號碼:heyr

  2. 四角號碼:21960鄭碼查詢:mfijBig5編碼:C248gb2312碼:F0A4

  3. uni-code:基本区 U+9ECF首尾分解:黍占部件分解:禾人水卜口

  4. 造字法:形声;从黍、占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火

  5. 異體字:䴴 粘 𥹽 𪏹

黏字基本含義

  1. 像膠或糨糊的性質:~性。~液。~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