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字康熙字典熱度:594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jī,【漢字註音】ㄐㄧ

【語音朗讀】

【未集上】【竹】【箕字五行屬木】

【未集上】【竹字部】

〔古文〕𠀠𠴩䇧𦋊𥫶𠷛𠔋𥫚𠔛𡿸【廣韻】【集韻】【韻會】居之切【正韻】堅溪切,𠀤音姬。宿名。

【詩·小雅】成是南箕。

【傳】南箕,箕星也。正義曰:箕,四星,二爲踵,二爲舌,踵在上,舌在下,踵狹而舌廣。

【韻會】箕者,萬物根基,東方之宿,考星者多驗於南方,故曰南箕。

【爾雅·釋天】析木之津,箕斗之閒,漢津也。

【疏】天漢在箕斗二星之閒,箕在東方木位,斗在北方水位。分析水木,以箕星爲隔。隔河須津梁以渡,故此次爲析木之津。

【史記·天官書】箕爲敖客,曰口舌。

【註】敖,調弄也。箕以簸揚調弄爲象。又受物有去來。去來,客之象。箕爲天口,主出氣,是箕有舌,象讒言。

【石氏星經】箕四宿,主後宮別府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爲相天子后也。

【書·洪範註】好風者箕星,好雨者畢星。

【春秋緯】月麗于畢,雨滂沱。月麗于箕,風揚沙。

【天官書】箕,燕之分野。

又【篇海】箕,簸箕,揚米去糠之具。

又【廣韻】箕,箕帚。

【禮·曲禮】凡爲長者糞之禮必加帚於箕上。

【世本】古者少康作箕帚。

又國名。

【書·洪範】王訪于箕子。

【註】箕,國名。子爵也。

又地名。

【山海經】釐山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

【春秋·僖三十三年】晉人敗狄于箕。

【註】太原陽邑縣南有箕城。

【孟子】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隂。

【疏】箕山,嵩高之北是也。

【前漢·地理志】琅琊有箕縣。

【水經注】濰水出箕屋山。

又姓,晉有大夫箕鄭。

又斯螽別名。

【周禮·考工記疏】幽州人謂斯螽爲舂箕。

又木名。

【鄭語】檿弧箕服。

【韋註】箕,木名。服,矢房也。

又【張衡·思𤣥賦】屬箕伯以函風兮。

【註】箕伯,風師。


考證:〔【爾雅·釋天】箕斗之閒,漢津也。〕 謹照原文箕斗之閒上增析木之津四字。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箕字的字形演變


乙7672(甲)

前5.6.1(甲)

亞其𠤕作母辛卣(金)
商代晚期

其侯亞𠤕父己器(金)
商代晚期

頌鼎(金)
西周晚期

虢季子白盤(金)
西周晚期

尚垂鼎蓋(金)
戰國

信2.021(楚)

說文古文

說文古文

說文古文

說文籀文

說文籀文

說文‧箕部

睡虎地簡23.1(隸)

孫臏240(隸)
西漢

汝陰侯墓二十八宿圓盤(隸)
西漢

孫臏4(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熹.儀禮.士虞(隸)
東漢

尹宙碑(隸)
東漢

楷書

箕字的金文


亞其𠤕作母辛卣商代晚期集成5292

其侯亞𠤕父己器商代晚期集成10559

作父己鼎西周早期集成2252

厚趠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730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敔簋西周早期集成3827

彔簋西周早期集成3863

沈子它簋蓋西周早期集成4330

伯盂西周早期集成10312

从鼎西周早期或中期集成2461

庚姬鬲西周中期集成637

庚姬鬲西周中期集成639

各口凵鼎西周中期集成2705

師趛鼎西周中期集成2713

大鼎西周中期集成2807

師𡘇父鼎西周中期集成2813

曶鼎西周中期集成2838

同𠂤簋西周中期集成3703

𠶷簋西周中期集成3738

城虢遣生簋西周中期集成3866

畢鮮簋西周中期集成4061

遹簋西周中期集成4207

追簋蓋西周中期集成4222

無㠱簋西周中期集成4225

倗生簋西周中期集成4262

縣妀簋西周中期集成4269

師酉簋西周中期集成4288

卯簋蓋西周中期集成4327

伯歸夆簋西周中期集成4331

周多壺西周中期集成9691

曶壺蓋西周中期集成9728

走馬休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0

史墻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5

伯晨鼎西周中期偏晚集成2816

兮仲鐘西周晚期集成65

兮仲鐘西周晚期集成68

㝬鐘西周晚期集成260

𩰬攸從鼎西周晚期集成2818

頌鼎西周晚期集成2829

大克鼎西周晚期集成2836

姞氏簋西周晚期集成3916

仲殷父簋西周晚期集成3966

叔鄂父簋西周晚期集成4056

師𠭰簋西周晚期集成4324

杜伯盨西周晚期集成4450

翏生盨西周晚期集成4460

湯叔盤西周晚期集成10155

鄭大內史叔上匜西周晚期集成10281

魯伯俞父簠春秋早期集成4567

樊夫人龍嬴壺春秋早期集成9637

箕字的象形文

讀音:qí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㠱;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㠱;

金文㠱;

金文㠱;

說文籀文;

說文古文;

小篆其;

小篆箕;

小篆㠱

讀音:qí

“其”是簸箕的“箕” 的本字。《說文》: “箕,簸也。” 甲骨文和早期金文寫作“” , 都是簸箕的形狀, 屬象形字。後金文加聲符“丌”(讀jī)寫作“” , 即“其”字, 成形聲字。金文或寫作“” , 已出現帶“竹”字頭的“箕”。字形多樣既是曆史演變的結果,也是秦未統一文字前的正常現象。小篆在規範文字時將“其、箕”分為兩個字,寫作“” 。

與“其、箕”音義相連的有“㠱” (讀jì),指盤腿而坐。 《說文》: “㠱,長踞也。從己, 其聲。 ” 甲骨文、金文、小篆寫作“”。上邊是自己的“己” ; 下邊是簸箕的“其” (箕)。有學者認為是表示人盤腿坐的形狀像簸箕(其)。似乎略顯勉強。屬從己,其聲的形聲字當無大訛。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箕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箕
中国大陆
台湾 箕
台湾
香港 箕
香港
日本 箕
日本
韩国 箕
韩国
旧字形 箕
旧字形

箕字說文解字

【卷五】【箕】

『說文解字』

簸也。从竹𠀠象形,下其丌也。凡箕之屬皆从箕。𠀠,古文箕省。𠷛,亦古文箕。𠔋,亦古文箕。𠔝,籒文箕。𠥩,籒文箕。居之切

『說文解字注』

(箕)所㠯簸者也。所㠯者三字今補。全書中所㠯字爲淺人𠛹者多矣。小雅曰: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廣韵引世本曰:箕帚,少康作。按簸揚與受𡊅皆用箕。从竹𠀠。象形。丌其下也。四字依韵會本。今各本丌下互譌。居之切。一部。凡箕之屬皆从箕。

(𠀠)古文箕。象形不用足。今之箕多不用足者。

(𠵶)亦古文箕。下象竦手。

(𠔋)亦古文箕。此象箕之哆口。

(其)籒文箕。依大徐作籒。按經籍通用此字爲語詞。渠之切。或居之切。

(𠥩)籒文箕。从匚。會意。匚部曰:𠥓籒文匚。

箕字解釋

箕字基本屬性

  1. 箕的部首:竹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4倉頡號碼:htmc

  2. 四角號碼:88801鄭碼查詢:mecBig5編碼:BADFgb2312碼:BBFE

  3. uni-code:基本区 U+7B95首尾分解:⺮其部件分解:竹其

  4. 造字法:形声;从竹;其声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木

  5. 異體字:其𠀠𠷛𠵶𠴩𠔋𠔝𢍌𠔐其𠥩𠥊㠱 䇧 其 𠀠 𠀮 𠔋 𠔐 𠔛 𠔝 𠥊 𠥩 𠴩 𠵶 𠷛 𡿸 𢌰 𥫚 𥫶 𦋊 𠚙𠀠𠷛𠵶𠴩𠔋𠔝𢍌𠔐其𠥩𠥊

箕字基本含義

1. 箕 [jī]

箕 [jī]
  1. 用竹篾、柳條或鐵皮等製成的揚去糠麩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稱“簸箕”):~帚。

  2. 簸箕形的指紋,不成圓形:鬥(dǒu )~。

  3.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