殕字康熙字典熱度:387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fǒu,bó,【漢字註音】ㄈㄡˇ

【語音朗讀】

【辰集下】【歹】【殕字五行屬】

【辰集下】【歹字部】

【玉篇】【廣韻】𠀤方九切,音缶。

【博雅】敗也,腐也。

又【唐韻】芳武切【集韻】斐父切,𠀤音撫。物敗生白曰殕。

又【集韻】奉甫切,音父。義同。

又【玉篇】步北切【集韻】鼻墨切,𠀤音蔔。與踣同。斃也,僵也。

【左傳·襄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踣之。亦作殕。

【杜光庭·錄異記】趙𪈏奴,長三尺餘,或拜跪跳躍,倒踣於地。

又【廣韻】愛黑切,音餩è。殪殕也。義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殕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殕
中国大陆
台湾 殕
台湾
香港 殕
香港
日本 殕
日本
韩国 殕
韩国
旧字形 殕
旧字形

殕字說文解字

【卷二】【足】

『說文解字』

僵也。从足咅聲。《春秋傳》曰:“晉人踣之。”蒲北切

『說文解字注』

(踣)僵也。僵、卻偃也。从足。咅聲。蒲北切。按古音在四部。爾雅釋文音赴。或孚豆蒲矦二反。是也。然則踣與仆音義皆同。孫炎曰。前覆曰仆。左傳正義曰。前覆謂之踣。對文則偃與仆別。散文則通也。走部䞳同。春秋傳曰。晉人踣之。左傳襄十四年文。

殕字解釋

殕字基本屬性

  1. 殕的部首:歹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2倉頡號碼:mnytr

  2. 四角號碼:10261鄭碼查詢:arsjBig5編碼:D9E1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6B95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踣

殕字基本含義

1. 殕 [fǒu]2. 殕 [bó]

殕 [fǒu]
  1. 東西腐敗生長白膜。

殕 [bó]
  1. 跌倒,倒斃:“爾看門外饑餓者,往往僵~填渠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