筳字康熙字典熱度:467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tíng,【漢字註音】

【語音朗讀】

【未集上】【竹】【筳字五行屬】

【未集上】【竹字部】

【廣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𠀤音庭。

【說文】繀絲管也。

【正字通】繀,著絲於莩車也。今紡絲銓曰筳子。

又小竹。

【東方朔·答客難】以蠡測海,以筳撞鐘。

又楚人結草折竹卜曰筳篿。

【屈原·離騷】索藑茅以筳篿兮。

【註】筳,小折竹也。

【文選註】筳,竹算。

又【玉篇】籠也。

又【集韻】湯丁切,音㕔。

【揚子·方言】緪、筳,急也。

又【集韻】待鼎切,音挺。屋梁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筳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竹部

楷書

筳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筳
中国大陆
台湾 筳
台湾
香港 筳
香港
日本 筳
日本
韩国 筳
韩国
旧字形 筳
旧字形

筳字說文解字

【卷五】【竹】

『說文解字』

繀絲筦也。从竹廷聲。特丁切

『說文解字注』

(筳)繀絲筦也。糸部曰。繀、箸絲於筟車也。按絡絲者必以絲耑箸於筳。今江浙尙呼筳。从竹。廷聲。特丁切。十一部。

筳字解釋

筳字基本屬性

  1. 筳的部首:竹部外筆畫:6筆畫總數:12倉頡號碼:hnkg

  2. 四角號碼:88401鄭碼查詢:mmbyBig5編碼:DF4D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7B73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

筳字基本含義

  1. 絡絲、紡紗或卷棉條的用具。

  2. 小竹片,亦指小竹枝或小木枝。

  3. 小簪。

  4. 籠。

  5. 競。

  6. 古同“莛”,草莖:“以~擊鍾,(豈能)發其音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