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傳
【繁體漢字】傳,【漢語拼音】chuán,zhuàn,【漢字註音】
【語音朗讀】
【子集中】【人】【傳字五行屬】
【子集中】【人字部】
【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𠀤音椽。轉也。
【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
【註】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
【釋文】傳,直專反。又丁戀反。
又【正韻】授也,續也,布也。
【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
【註】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
又【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
【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
又【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
【註】移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株戀切,專去聲。傳舍。
【釋名】傳,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
【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
又【說文】遽也,驛遞曰傳。
【禮·玉藻】士曰傳遽之臣。
【註】驛傳車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賤而給役使,故自稱如此。又古者以車駕馬,乗詣京師,謂之傳車。後又置驛騎,用單馬乗之,若今之遞馬。凡四馬高足爲置傳,四馬中足爲馳傳,四馬下足爲乗傳,一馬二馬爲軺傳。漢律,諸當乗傳及發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乗傳參封之。參,三也。有期會絫封兩端,端各兩封,凡四封。乗置馳傳五封之,兩端各二,中央一軺,傳兩馬再封之,一馬一封,以馬駕軺車而乗傳,曰一封軺傳。
又關傳。
【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傳出之。《前漢·文帝紀》【註】張晏曰:信也,若今過所也。如淳曰: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師古曰:今或用棨刻木爲合符。
【後漢·𨻰蕃傳】投傳而去。
【註】符也。丁戀切。
【釋名】傳,轉也。轉移所在,執以爲信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柱戀切,音瑑。訓也。賢人之書曰傳。又紀載事迹以傳於世亦曰傳,諸史列傳是也。
【釋名】傳,傳也。以傳示後人也。
又續也。
【孟子】傳食於諸侯。
又叶重倫切,音𨻰。
【前漢·敘傳】帝庸親親,厥國五分,德不堪寵,四支不傳。◎按諸字書傳本有直攣、知戀、直戀三切,《廣韻》分析極細,《正韻》因之。然歷考經史註疏,驛傳之傳,平、去二音可以互讀,至傳道、傳聞、傳授之傳,乃一定之平聲,紀載之傳,一定之去聲。此音之分動靜,不可易者也。《正字通》專闢動靜字音之說,每於此等處,爲渾同之說以亂之,此斷斷不可从者。又按《廣韻》二仙,傳,直攣切,音椽,又持戀,丁戀二切。三十三線,傳,直戀切,卽持戀切。知戀切,卽丁戀切。丁戀切蓋用交互門法,不如用音和知戀切爲安也。
【註】張晏曰,信也,〕 謹按張晏曰云云乃漢書註,非周禮註。註字上增前漢文帝紀五字。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傳” 本指古時的驛站和客舍,也指驛站的車馬。又因驛站是中轉和傳遞文書、信息的機構,所以兼有 “轉” 和 “傳” 兩個音義。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的字形雖有不同,但構成要素基本相同: 中間都有一紡錘形,左邊是人,右邊是手,用人手在轉動紡錘表示轉動。其中金文2-4或將手改作“止” (趾、腳) ,或將人改作 “辵” (讀chuò ) ,多為動作符號,表示“傳” (轉)是動態形。同時,反映出秦未統一文字前的混亂現象。小篆對金文進行了規範,在字素不變的前提下,成為 “從人,專聲” 的形聲字。隸書(漢《華山廟碑》 )寫作“” , 從此跳出古文字行列而成為今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八】【人】
《說文解字》
遽也。从人專聲。直戀切
《說文解字注》
(傳)遽也。辵部曰:遽,傳也。與此爲互訓,此二篆之本義也。周禮行夫:掌邦國傳遽。注云:傳遽,若今時乗傳騎驛而使者也。玉藻:士曰傳遽之臣。注云:傳遽,以車馬給使者也。左傳、國語皆曰:以傳召伯宗。注皆云:傳,驛也。漢有置傳、馳傳、乗傳之不同。按傳者,如今之驛馬。驛必有舍,故曰傳舍。又文書亦謂之傳。司關注云:傳如今移過所文書是也。引伸傳遽之義。則凡展轉引伸之偁皆曰傳,而傳注、流傳皆是也。後儒分別爲知戀、直戀、直攣三切,實一語之轉。从人專聲。直戀切。十四部。按廣韵:傳注直戀切,郵馬知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