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字康熙字典熱度:2804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huò,【漢字註音】ㄏㄨㄛˋ

【語音朗讀】

【卯集上】【心】【惑字五行屬水】

【卯集上】【心字部】

【廣韻】【正韻】戸國切【集韻】【韻會】穫北切。

【說文】亂也。从心或聲。

【廣韻】迷也。

【增韻】疑也。

又【諡法】滿志多窮曰惑。

又熒惑,星名。

又或作掝。

【荀子·不苟篇】誰能以己之僬僬,受人之掝掝。 亦通作或。

【孟子】無或乎,王之不智也。

【史記·賈誼服鳥賦】衆人或或。本作或,後加心以別之。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惑字的字形演變


中山王昔鼎(金)
戰國晚期

包2.138(楚)

說文‧心部

睡.日甲32背(隸)

老子乙前1下(隸)
西漢

天文雜占2.6(隸)
西漢

老子乙前172下(隸)
西漢

楷書

惑字的金文


中山王昔鼎戰國晚期集成2840

惑字的象形文

讀音:huò


金文;

古陶文;

古璽文;

小篆;

漢簡;

漢帛書1;

漢帛書2;

隸書

讀音:huò

“惑”指疑惑、困惑。《說文》: “惑,亂也。從心,或聲。” 因屬心理活動,故形義符從心,引申為迷惑、蠱惑、欺騙、蒙蔽等義。“惑”字未見甲骨文。 金文、 古陶文、 古璽文寫作 “” 。 上邊是“國” 字的前身,也是疆域的 “域” ,在這裏與 “心”組合成 “惑” 字,隻表示讀音。 小篆隨金文寫作 “” 。 隸書作 “” , 成為今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惑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惑
中国大陆
台湾 惑
台湾
香港 惑
香港
日本 惑
日本
韩国 惑
韩国
旧字形 惑
旧字形

惑字說文解字

【卷十】【心】

『說文解字』

亂也。从心或聲。胡國切

『說文解字注』

(惑)亂也。亂者、治也。疑則當治之。古多叚或爲惑。从心。或聲。胡國切。一部。

惑字解釋

惑字基本屬性

  1. 惑的部首:心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2倉頡號碼:imp

  2. 四角號碼:53330鄭碼查詢:hmawBig5編碼:B462gb2312碼:BBF3

  3. uni-code:基本区 U+60D1首尾分解:或心部件分解:戈口一心

  4. 造字法:形声;从心、或声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水

  5. 異體字:

惑字基本含義

  1. 心疑不定,不明白對還是不對:疑~。困~。惶~。智者不~。

  2. 使迷亂:迷~。~亂。~人耳目。蠱~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