骹字康熙字典熱度:651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qiāo,xiāo,【漢字註音】ㄑㄧㄠ

【語音朗讀】

【亥集上】【骨】【骹字五行屬】

【亥集上】【骨字部】

【唐韻】口交切【集韻】【韻會】【正韻】丘交切,𠀤音敲。

【說文】脛也。

【廣韻】脛骨近足細處。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參分其股圍,去一以爲骹圍。

【註】骹謂近牙者也。言骹以喻其細。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註】齊人名手足𢯲爲骹。

又【爾雅·釋畜】馬四骹皆白驓。

【註】骹,膝下也。

又【揚子·方言】骹謂之銎。

【註】卽矛刃。

【類篇】或作𩨟。

又【集韻】居肴切,音交。又下巧切,音佼。又後敎切,音效。又口敎切,敲去聲。義𠀤同。

又【集韻】虛交切,音哮。與髇同。鳴鏑也。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註】齊人名手足掔爲骹。〕 謹照原文掔改𢯲。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骹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骨部

楷書

骹字的象形文

讀音:jiāo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楚簡;

小篆交;

小篆骹;

三體石經;

隸書交;

隸書骹

讀音:jiāo

“交”有兩個意思: 一、用人的脛(小腿)相交表示交叉; 二、用交叉的部位來表示脛骨。《說文》: “交,交脛也。” “骹,脛也。” 甲骨文、金文、 楚簡、 小篆等, 字形近似, 順序寫作“” , 均象人腿脛部交叉的形狀。 小篆另加 “骨”寫作“” (骹)。隸書(漢《沈君神道闕》等)寫作“”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骹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骹
中国大陆
台湾 骹
台湾
香港 骹
香港
日本 骹
日本
韩国 骹
韩国
旧字形 骹
旧字形

骹字說文解字

【卷四】【骨】

『說文解字』

脛也。从骨交聲。口交切

『說文解字注』

(骹)脛也。脛、厀下也。凡物之脛皆曰骹、釋嘼。馬四骹皆白驓。薛注西京曰。靑骹、鷹靑脛者。方言曰。矛骹細如鶴脛者、謂之鶴膝。考工記說輻材曰。參分其股圍。去一以爲骹圍。大鄭云。方言股以喻其豐。故言骹以喻其細。禮多假校爲之。士喪禮記。綴足用燕几。校在南。注。校、脛也。祭統。夫人薦豆執校。注。校、豆中央直者也。此皆假校爲骹也。从骨。交聲。口交切。二部。

骹字解釋

骹字基本屬性

  1. 骹的部首:骨部外筆畫:6筆畫總數:15倉頡號碼:bbyck

  2. 四角號碼:70248鄭碼查詢:lwooBig5編碼:EC6A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9AB9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踍跤髇跤 踍 𨃤 𩨟 髇

骹字基本含義

1. 骹 [qiāo]2. 骹 [xiāo]

骹 [qiāo]
  1. 脛骨近腳處較細的部分,亦指腳:“坐石浸兩~,炎膚起芒粟。”

  2. 軸狀物體較細的部分:“參分其股圍,去一以為~圍。”

骹 [xiāo]
  1. 古同“髇”,響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