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字康熙字典熱度:3867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pài,【漢字註音】ㄆㄞˋ

【語音朗讀】

【巳集上】【水】【派字五行屬水】

【巳集上】【水字部】

【廣韻】匹卦切【集韻】【韻會】普卦切,𠀤音𠂢。

【說文】別水也。一曰水分流也。

【左思·吳都賦】百川派別,歸海而會。

又【博雅】水自汾出爲派。

又【集韻】卜卦切,音𥿯。谷名,在安邑。

又莫獲切,音麥。泉潛通也。

又【韻補】叶滂佩切,音配。

【歐陽修·病暑賦】覽星辰之浮沒,視日月之隂蔽。披閶闔之淸風,飮黃流之巨派。

又叶普駕切,音怕。

【呂溫勳臣贊】河出昆侖,來潤中夏。連山合沓,橫擁其派。 或作泒,非。泒音孤,水名。


考證:〔【博雅】水自分出爲派。〕 謹照原文分改汾。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19

派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水部

楷書

派字的象形文

讀音:pài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

說文籀文衇;

小篆𠂢;

小篆派;

小篆衇;

小篆脈;

隸書𠂢;

隸書派

讀音:pài

“𠂢” 在《說文》中是部首字(讀pài)。也是“派”字的初文。 指水的支流。 《說文》: “𠂢, 水之衺流, 別也。 從反水。 ” “派, 別水也。 ”在甲骨文、金文中 “𠂢、 派” 與 “永” 是同一字; 或將永字反寫。 甲骨文寫作 “” , 金文寫作 “” , 都是人在水中遊的形狀。 甲骨文或另加“氵” (水)作“” 。小篆隨之寫作“” (派)和“𠂢”兩個字, 實有添足之嫌。

“𠂢”作部首組合的字有“衇” (脈、脈)。 “說文籀文”和小篆分別寫作“” , 《說文》: “衇, 血理分衺行體者。 ” 即血脈。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派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派
中国大陆
台湾 派
台湾
香港 派
香港
日本 派
日本
韩国 派
韩国
旧字形 派
旧字形

派字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別水也。从水从𠂢,𠂢亦聲。匹賣切

『說文解字注』

(派)別水也。吳都賦。百川派別。劉逵注引字說曰。水別流爲派。从水𠂢。𠂢亦聲。匹賣切。十六部。按衆經音義兩引說文𠂢、水之衺流別也以釋派。韵會曰。派本作𠂢。从反永。引鍇云今人又增水作派。據此、則說文本有𠂢無派。今鍇、鉉本水部派字當刪。

派字解釋

派字基本屬性

  1. 派的部首:水部外筆畫:6筆畫總數:9倉頡號碼:ehhv

  2. 四角號碼:32132鄭碼查詢:vprhBig5編碼:ACA3gb2312碼:C5C9

  3. uni-code:基本区 U+6D3E首尾分解:氵派部件分解:氵派

  4. 造字法:形声;左形右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水

  5. 異體字:沠派沠 𠂢 𣲖 𠨹派

派字基本含義

1. 派 [pài]

派 [pài]
  1. 水的支流:九~(指長江支流之多)。

  2. 一個係統的分支:~係。~別。~性。黨~。

  3. 作風,風度:正~。氣~。~勢。~頭。

  4. 分配,指定:~赴。~駐。~遣。委~。

  5. 指摘:~不是。

  6. 量詞(a.用於派別,如“兩~的意見爭論不休”;b.用於景色、氣象、語言等,前麵用“一”字,如“一~胡言”、“好一~北國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