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字康熙字典熱度:881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wéi,【漢字註音】ㄨㄟˊ

【語音朗讀】

【丑集上】【囗】【圍字五行屬】

【丑集上】【囗字部】

〔古文〕囗【唐韻】羽非切【集韻】于非切,𠀤音韋。

【說文】守也。又繞也。

【易·繫辭】範圍天地而不過。

【註】周備也。範,如金之有模範。圍,匡郭也。

又【詩·商頌】帝命式于九圍。

【註】分天下爲九處,若規圍然。

又環也。

【周禮·夏官·環人註】環猶圍也,主圍賔客,任器爲之守衞。

又遮取禽獸。

【禮·曲禮】國君春田不圍澤。

【註】春育之時,不合圍盡收之也。又【王制】天子不合圍。

【註】言不四面圍之也。

又環繞攻城。

【春秋·提要註】環其城邑曰圍。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禬禮哀圍敗。

【註】謂其國見圍入,而國被禍敗也,喪失財物,則同盟之國會合財貨歸之,以更其所喪也。

又【韻會】五寸曰圍,一抱曰圍。

【莊子·人閒世】櫟,社樹,其大蔽牛,絜之百圍,散木也無所用,故壽。

又縣名。

【後漢·郡國志】圍縣,屬涼州武威郡。

又與韋通。

【前漢·成帝紀】大風拔木,十韋以上。

又與衞通。

【管子·地員篇】山藜葦芒,羣藥安聚,以圍羣殃。

【註】圍同衞。

又【唐韻】【集韻】𠀤于貴切,音謂。繞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圍字的字形演變


庚壺(金)
春秋晚期

包2.2(楚)

說文‧囗部

睡.雜36(隸)

縱橫家書35(隸)
西漢

孫子65(隸)
西漢

熹.春秋.僖廿五年(隸)
東漢

石門頌(隸)
東漢

楷書

圍字的金文


庚壺春秋晚期集成9733

圍字的象形文

讀音:wéi


甲骨文韋;

甲骨文韋;

甲骨文衛;

甲骨文衛;

金文韋;

金文韋;

金文衛;

金文衛;

金文衛;

金文衛;

金文圍;

古璽文衛;

小篆韋;

小篆衛;

小篆圍;

小篆違

讀音:wéi

“韋、違、圍、衛” 四字同出一源。“韋” 甲骨文、金文、小篆字素相同, 分別寫作 “” 。 中間的 “” 是城邑; 周圍的 “” 是腳或腳印, 表示繞城護衛。 為進一步表示護衛義, 金文又寫作 “” , 增加了“” (行)字, 表示巡邏四方, 同時在 “韋”外加 “囗” (讀wéi, 圍牆)成 “圍” 字,又因 “韋” 是幾隻腳在不同方向走動而表違背之 “違” 。隸書(漢《封龍山碑》、 《史晨碑》、 《石門頌》等)分別寫作“” , 雖已成今文, 仍可看到 “韋” 的字根作用。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圍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圍
中国大陆
台湾 圍
台湾
香港 圍
香港
日本 圍
日本
韩国 圍
韩国
旧字形 圍
旧字形

圍字說文解字

【卷六】【囗】

『說文解字』

守也。从囗韋聲。羽非切

『說文解字注』

(圍)守也。从囗。韋聲。羽非切。十五部。

圍字解釋

圍字基本屬性

  1. 圍的部首:囗部外筆畫:9筆畫總數:12倉頡號碼:wdmq

  2. 四角號碼:60506鄭碼查詢:jdjmBig5編碼:B3F2gb2312碼:CEA7

  3. uni-code:基本区 U+570D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形声;从囗、韦声漢字結構:全包围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围囗囗 围

圍字基本含義

  1. 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