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爭
【繁體漢字】爭,【漢語拼音】zhēng,【漢字註音】ㄓㄥ
【語音朗讀】
【巳集中】【爪】【爭字五行屬】
【巳集中】【爪字部】
〔古文〕𠫩𠄙【唐韻】側莖切【集韻】甾耕切,𠀤音箏。
【說文】引也。从𠬪。
【徐鉉曰】音曳。𠬪二手而曳之,爭之道也。
【廣韻】競也。
【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又【玉篇】諫也。
又訟也。
【增韻】理也,辨也。
【禮·曲禮】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又姓。
【正字通】印藪有爭不識,爭同。
又【集韻】側逬切,箏去聲。義同。
又【廣韻】本作諍,諫諍也,止也。
【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 【韻會】俗作争,非。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爭”是爭奪,爭取,爭鬥,競爭。《說文》: “爭,引也。” 甲骨文寫作“ 、 ” , 象上下兩隻手在爭拉一物。此時與“爰、 寽”是同一字,後分化。 金文寫作“ 、 ” , 形、 義與甲骨文相同。 小篆分為 “爭、 爰(yuán )、 寽(lǜ)” 三個字, 寫作“、 、 ” , 已不如甲、金文直觀。 隸書(漢《石門頌》等)寫作“、 、 ” , 成為今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四】【𠬪】
『說文解字』
引也。从𠬪𠂆。側莖切〖注〗臣鉉等曰:𠂆,音曳。𠬪,二手也。而曳之,爭之道也。
『說文解字注』
(爭)引也。凡言爭者、皆謂引之使歸於己。从𠬪𠂆。從𠬪猶從手。𠂆余制切。抴也。抴、引也。側莖切。十二部。
爭的部首:爪部外筆畫:4筆畫總數:8倉頡號碼:bsd
四角號碼:20507鄭碼查詢:pvxbBig5編碼:AAA7gb2312碼:D5F9
uni-code:基本区 U+722D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 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争睜争 𠄙 𠫩 𣌦 睜
“爭”的繁體字。
奪取、互不相讓。《左傳•隱公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輈以走。”《北史•卷二十二•長孫道生傳》:“嘗有二鵰,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
較量﹑競爭。《書經•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辯論。如:“據理力爭”。《左傳•昭公六年》:“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此難以口舌爭也。”
相差﹑差別。唐•杜荀鶴《自遣詩》:“百年身後一丘土,貧富高低爭幾多。”《水滸傳•第六十九回》:“我這行院人家坑陷了千千萬萬的人,豈爭他一個?”
規勸。同“諍”。《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關龍逢﹑王子比幹能以要領之死,爭其上之過。”
如何。同“怎”。唐•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元•鍾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間套•梁州曲》:“爭奈灰容土貌,缺齒重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