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蒸
【繁體漢字】蒸,【漢語拼音】zhēng,【漢字註音】ㄓㄥ
【語音朗讀】
【申集上】【艸】【蒸字五行屬木】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煑仍切,音烝。
【說文】折麻中榦也。
【詩·小雅】以薪以蒸。
【箋】麤曰薪,細曰蒸。
【周禮·天官·甸師】帥其徒以薪蒸,役外內饔之事。
【疏】自然小者曰蒸也。
又衆也。
【詩·大雅】天生蒸民。又地名。
【吳越春秋】吳王召公孫聖,使門人提之蒸丘。
又通烝。
【爾雅·釋天】冬祭曰蒸。
【註】進品物也。
又【類篇】諸應切,音證。氣之上達也。
【列子註】溫蒸同乎炎火,音去聲。
【潘尼·苦雨賦】氣觸石而結蒸,雲膚合而仰浮。 【羣經音辨】蒸,經典蒸祭之蒸多去草,以此爲薪蒸。
【註】自然小者曰蒸也。〕 謹照原文内外改外内。註改疏。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烝” 本義是火氣上騰,泛指火燒,烘烤和燒熱水氣上升。《說文》:“火氣上行也。” 金文字形很雜,但均是會意字,下邊是食器 “豆” ,上邊是 “米” ,會意蒸煮飯食。小篆將 “米、豆” 改為 “丞” ,下加 “火” 成“烝” 。 隸書( 《石門頌》 )將“火” 變為四點水成“” 。
注: 今多用加 “艸” 字的 “蒸” 表示蒸煮。其實 “蒸” 的本義是去掉麻皮的麻杆。另,由熱氣以下竄上引申奴隸社會時父兄死後,子弟娶庶母或嫂為妻稱 “烝”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一】【艸】
『說文解字』
折麻中榦也。从艸烝聲。䒱,蒸或省火。煑仍切
『說文解字注』
(蒸)析麻中榦也。析各本作折。誤。謂木其皮爲麻。其中莖謂之蒸。亦謂之菆。今俗所謂麻骨棓也。潘岳西征賦李注云。菆井卽渭城賣麻蒸市也。毛詩傳曰。粗曰薪。細曰蒸。周禮甸師注云。大曰薪。小曰蒸。是凡言薪蒸者、皆不必專謂麻骨。古凡燭用蒸。弟子職云。蒸閒容蒸。毛詩傳云。蒸盡摍屋而繼之是也。从艸。烝聲。煑仍切。六部。
(䒱)蒸或省火。丞聲烝聲一也。大射儀注、旣夕禮注皆作此䒱。張淳、葉林宗所見釋文皆爾。
蒸的部首:艸部外筆畫:10筆畫總數:13倉頡號碼:tnef
四角號碼:44331鄭碼查詢:exauBig5編碼:BB5Dgb2312碼:D5F4
uni-code:基本区 U+84B8首尾分解:艹烝部件分解:艹丞灬
造字法:形声漢字結構:上中下结构漢字五行:木
異體字:烝䒱𩟘 烝 䒱 𦲶䒱
熱氣上升:~汽。~騰。~發。~氣(液體或固體因蒸發沸騰或升華而變成的氣體)。~餾。雲~霞蔚。~~日上。
用水蒸氣的熱力把東西加熱或使熟:~餅。~餃。~籠。
古代以麻秸、竹木製成的火炬:~燭。
細小的木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