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字康熙字典熱度:5978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pān,【漢字註音】ㄆㄢ

【語音朗讀】

【卯集中】【手】【攀字五行屬木】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韻】普班切【集韻】【韻會】【正韻】披班切,𠀤盼平聲。引也。

【晉語】攀輦卽利而舍。

又自下援上也。

【莊子·馬蹄篇】鳥鵲之巢,可攀援而闚。

【崔駰·達旨】攀台階闚紫闥。或作扳。亦作𢸅。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19

攀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𠬜部

說文或體

攀氏鋗(隸)
西漢

楷書

攀字的象形文

讀音:fǎn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說文古文;

小篆反;

小篆攀;

小篆癶;

隸書反;

隸書攀

讀音:fǎn

“反”是“攀”和“癶” (讀pān)的初文。後多作反轉、 相對義。 《說文》: “反, 複也。 ”是後起義。 從甲骨文、 金文、小篆字形看, “” 是山崖形, “”是手形, 表示手在攀爬山崖。 “說文古文” 在 “” 下多一橫,是甲骨文“石”字的變形,與 “反”字義不悖。為進一步表示攀爬義,小篆另製 “”(癶) 、 “”(攀)二字, 前者是兩手向上扒的象形字, 後者是“從手,樊聲” 的形聲字。隸書(漢《曹全碑》等)以特有的波磔筆畫使“反” 字跳出古文字行列。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攀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攀
中国大陆
台湾 攀
台湾
香港 攀
香港
日本 攀
日本
韩国 攀
韩国
旧字形 攀
旧字形

攀字說文解字

【卷三】【𠬜】

『說文解字』

引也。从反廾。凡𠬜之屬皆从𠬜。

𢸅,𠬜或从手从樊。普班切

『說文解字注』

(𠬜)引也。上林賦:仰𠬜橑而捫天。晉灼曰:𠬜,古攀字。按今字皆用攀,則𠬜爲古字。𠬜亦小篆也。从反𠬜。象引物於外。普班切。十四部。凡之屬皆从。

(𢸅)或从手从樊。樊聲也。今作攀。公羊傳作扳。

攀字解釋

攀字基本屬性

  1. 攀的部首:手部外筆畫:15筆畫總數:19倉頡號碼:ddkq

  2. 四角號碼:44502鄭碼查詢:fogmBig5編碼:C36Bgb2312碼:C5CA

  3. uni-code:基本区 U+6500首尾分解:樊手部件分解:木乂乂木大手

  4. 造字法:形声;从手、樊声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木

  5. 異體字:扳𡴂𠬜𠔀𢸅㐴 扳 𠔀 𠬜 𡴂 𢲔 𢸅 𧰨 𢌬 𣝴𡴂𠬜𠔀𢸅

攀字基本含義

  1. 抓住東西向上爬:~登。~高。~越。~桂(古代指科舉考試登第)。~折(zhé)。~附。~援。

  2. 拉扯,拉攏,結交:~交。~扯。~談。~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