杻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杻的基本解釋
杻
【繁體漢字】杻,【漢語拼音】niǔ,chǒu,【漢字註音】ㄋㄧㄡˇ
【語音朗讀】
【辰集中】【木】【杻字五行屬木】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集韻】敕九切【正韻】齒九切,𠀤音丑。械也。本作抙。
又【唐韻】【韻會】𠀤女久切,音紐。
【詩·唐風】隰有杻。
【陸璣疏】檍也。葉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多曲少直枝,葉茂好,二月開花如練而細蘂蓋樹,名萬歲枝。或謂之牛筋,材可爲弓幹。
又【集韻】忍九切,音蹂。義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8
杻的部首:木部外筆畫:4筆畫總數:8倉頡號碼:dng
四角號碼:47912鄭碼查詢:fxedBig5編碼:CCD8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677B首尾分解:木丑部件分解:木丑
造字法:形声;从木、丑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木
異體字:杻
1. 杻 [niǔ]2. 杻 [chǒu]
古書上說的一種樹。
古代手銬一類的刑具:~械。
子集醜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康熙字典
𥇮錌詮𩜊大𤺀𤬬𨵁𡬖怗宜趗䭰𧩇𩥫𩜼𠝜阣䚠𤂻𢒌𩈵淂𣼙𢂚埋樻櫀㪎罞笿痏𢄆𥃻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