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字康熙字典熱度:9492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dài,【漢字註音】ㄉㄞˋ

【語音朗讀】

【卯集中】【戈】【戴字五行屬火】

【卯集中】【戈字部】

〔古文〕𢨇【唐韻】都代切【集韻】【韻會】【正韻】丁代切,𠀤𪒴去聲。

【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一曰首戴也。

【廣韻】荷戴也。

【書·大禹謨】衆非元后何戴。

【孟子】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又【爾雅·釋地】途出其前戴丘。

【疏】道過丘南,若爲道負戴。

又値也。

【禮·喪大記】君纁戴六。

【註】戴之言値也。

【爾雅·釋地】戴日爲丹穴。

【註】値也。

【疏】値日之下,其處名丹穴。

又【諡法】典禮無愆曰戴。

【左傳·隱三年】其娣戴嬀生桓公。

【註】戴謂諡。

又姓。出濟北,本宋戴穆公後。

又或作載。

【禮·月令】載靑旂。

【詩·周頌】載弁俅俅。

【音義】如字。又與戴同。

又【韻會】作代切,音再。地名。

【春秋·隱十年】宋人,蔡人,衞人伐戴。

【註】戴國,今𨻰留外黃縣東南有戴城。

【釋文】戴音再。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戴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籀文

說文‧異部

孫臏111(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曹全碑(隸)
東漢

晉辟雍碑陰(隸)
西晉

楷書

戴字的象形文

讀音:dài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廙;

說文籀文;

小篆戴;

小篆廙;

小篆異;

漢簡;

隸書

讀音:dài

“戴” 的本義是頂、套在頭上。《左傳·僖公十五年》 : “君履後土而戴皇天。”戴字的初文是 “異”字。“異” 是古人在重大事件前舉行的祭祀活動中,將所供神主的麵具用雙手舉在頭上(後改做套在頭上) ,供人拜祭。商周時的甲骨文、金文正是雙手戴一麵具的形象; “說文籀文” 與小篆另加一 “” (讀zāi) , “” 的甲骨文寫作 “” 或 “” 表示災禍的苗頭。合起來是即將發生兵災禍亂的意思。這正是舉行祭祀活動的原因。將“” 與 “異”合起來正是“戴”字的全部意義。 隸書寫作 “” 。 擺脫了古文字的窠臼而進入今文時期。

“廙”是在 “異”字上加一表示敞篷房的 “廣” (讀yǎn) ,從而表示可移動的房屋,如今日的蒙古包。《說文》: “廙,行屋也。” 因為古時一般房屋是固定的,所以看到可移動的房子就感到異樣。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戴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戴
中国大陆
台湾 戴
台湾
香港 戴
香港
日本 戴
日本
韩国 戴
韩国
旧字形 戴
旧字形

戴字說文解字

【卷三】【異】

《說文解字》

分物得增益曰戴。从異𢦔聲。𢨇,籀文戴。都代切文二 重一

《說文解字注》

(戴)分物得增益曰戴。釋訓曰:蓁蓁、孽孽,戴也。毛傳云:蓁蓁,至盛皃。孽孽,盛飾。是皆謂加多也。引伸之,凡加於上皆曰戴,如土山戴石曰崔嵬,石山戴土曰𥕅是也。又與載通用,言其上曰戴,言其下曰載也。釋山或本:石載土謂之崔嵬,土載石爲砠。謂石載於土,土載於石則與毛傳不異也。周頌載弁俅俅,月令載青旗皆同戴。从異𢦒聲。都代切。一部。

(𢎑)籒文戴。弋聲、𢦒聲同在一部。葢非从戈也。

戴字解釋

戴字基本屬性

  1. 戴的部首:戈部外筆畫:13筆畫總數:17倉頡號碼:jiwtc

  2. 四角號碼:43850鄭碼查詢:eheoBig5編碼:C0B9gb2312碼:B4F7

  3. uni-code:基本区 U+6234首尾分解:異部件分解:土田八戈

  4. 造字法:形声;内形外声漢字結構:半包围结构漢字五行:火

  5. 異體字:載侢戴𢨚𢨇載 𢎑 𢨇 𢨚 𨚵 𩖘 侢 戴𢨚𢨇

戴字基本含義

  1. 加在頭、麵、頸、手等處:~帽子。披星~月。~圓履方。不共~天。

  2. 尊奉,推崇,擁護:~仰。愛~。擁~。感恩~德。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