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字康熙字典熱度:5428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jiāo,【漢字註音】ㄐㄧㄠ

【語音朗讀】

【巳集中】【火】【焦字五行屬火】

【巳集中】【火字部】

【唐韻】卽消切【集韻】【韻會】【正韻】兹消切,𠀤音蕉。

【說文】本作𤓪。火所傷也。

【玉篇】火燒黑也。又炙也。

【禮·月令】其味苦,其臭焦。

【註】火之臭味也。凡苦焦者皆屬焉。

【左傳·哀二年】卜戰龜焦。

【禮·問喪】傷腎乾肝焦肺。

【史記·越世家】苦身焦思。

又【史記·扁鵲傳】別下于三焦膀胱。

【註】正義曰:八十一難云:三焦者,水穀之道路也,氣之所終始也。上焦在心下,下鬲在胃上也。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也。下焦在臍下,當膀胱上口也。

【廣韻】別作膲。

又國名。

【左傳·僖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姓也。

【註】焦在陝縣。

【史記·周本紀】褒封神農之後于焦。

【註】地理志,弘農陝縣有焦城,故焦國也。又【秦本紀】圍焦降之。

【註】括地志云:焦城在陝州城內東北百步,因焦水爲名。周同姓所封。◎按左傳之焦姬姓,神農之後乃姜姓,其所封當別是一焦。周本紀註亦云:在陝縣。誤。

又姓。

【廣韻】神農後,以國爲氏,出南安。

又晉邑名。

【左傳·僖三十一年】許君焦瑕。

【註】晉河外五城之二邑。

又【詩·小雅】整居焦穫。

【爾雅·釋地】十藪,周有焦穫。

【註】今扶風瓠中是也。

又【晏子·外篇】東海有蟲,巢于蟁睫,命曰焦冥。

又焦明,鳥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掩焦明。

【註】焦明似鳳。通作鷦。

又【韻會】通作燋。詳燋字註。

【集韻】或作㸈。

又【集韻】慈焦切【正韻】慈消切,𠀤音樵。

【集韻】焦夷,楚地名。

【左傳·僖二十三年】楚伐陳取焦夷。

【註】焦,譙縣也。夷一名城父。皆陳邑。

又與憔通。

【班固·答賔戲】朝爲榮華,夕而焦𢈼。

又【集韻】將由切,音啾。𨥏屬。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焦字的字形演變


燕侯載器(金)
戰國

上(2).魯.4(楚)

說文‧火部

說文或體

睡.日甲55(隸)

老子乙前169上(隸)
西漢

居延簡甲2129(隸)
西漢

晉辟雍碑陰(隸)
西晉

楷書

焦字的金文


燕侯載器戰國集成10583

焦字的象形文

讀音:jiāo


甲骨文;

金文;

古璽文1;

古璽文2;

小篆焦;

小篆𤓬;

漢帛書;

隸書

讀音:jiāo

“焦” 是物體被火燒幹變成黑黃色。《說文》: “焦,火所傷也。”甲骨文寫作 “” , 上邊是隻鳥, 下邊是 “火” , 是古人觀察火烤禽鳥得出的字義。 金文、 古璽文寫作 “” , 鳥形已向 “隹” (讀zhuī)字發展(古文字中 “鳥、隹” 同義)。雖不如甲骨文直觀,但基本字素未變。 小篆寫作 “” , 前者延續了甲、 金文的結構, 後者用 “雥”(讀zá, 群鳥)表示森林起火, 火燒鳥群。 隸書(漢帛書等)寫作 “” , 成為今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焦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焦
中国大陆
台湾 焦
台湾
香港 焦
香港
日本 焦
日本
韩国 焦
韩国
旧字形 焦
旧字形

焦字說文解字

【卷十】【火】

『說文解字』

火所傷也。从火雥聲。

焦,或省。即消切

『說文解字注』

(𤓪)火所傷也。从火雥聲。卽消切。二部。按廣韵雥,徂合切,玉篇才帀、走合二切。今以許書焦字从雥聲訂之,則知雥之古音讀如揫,如椒。雧者,會意字,非用雥聲。後人昧其本音,乃以襍字之反語爲雥之反語,非也。戴氏侗乃疑作㸈乃得聲矣。

(𤊙)或省。按廣韵𤓪爲籒文。此必有所據。

焦字解釋

焦字基本屬性

  1. 焦的部首:火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2倉頡號碼:ogf

  2. 四角號碼:20331鄭碼查詢:niuoBig5編碼:B54Agb2312碼:BDB9

  3. uni-code:基本区 U+7126首尾分解:隹灬部件分解:隹灬

  4. 造字法:会意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火

  5. 異體字:礁譙鐎𤓪𤓬𤊙㸈 𤊙 𤓪 𤓬 𩵰 礁 譙 鐎𤓪𤓬𤊙

焦字基本含義

  1. 物體經火燒變成黑黃色並發硬、發脆:燒~。~土。~頭爛額。

  2. 煩躁,著急:~急。~慮。~灼。~躁不安。

  3. 酥,脆:~脆。~棗。

  4. 喻幹燥到極點:唇~口燥。~枯。~裂。~渴。

  5. 一種質硬、多孔、發熱量高的固體燃料:~炭。~煤。~煉。

  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