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字康熙字典熱度:1496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jiē,qì,【漢字註音】jiē,qì

【語音朗讀】

【卯集中】【手】【揭字五行屬木】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謁切,音訐。

【說文】高舉也。或作𢶆。

又【唐韻】基竭切【集韻】【韻會】丘傑切,𠀤音朅。義同。或作担。又作拮。

又與偈通。車疾貌。

【王應麟·詩攷】韓詩,匪車揭兮,見漢書王吉傳。

又【唐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𠀤音傑。與𢷒同。或作搩。

【增韻】舉而豎之也。

【前漢·𨻰項傳贊】揭竿爲旗。

【張衡·西京賦】豫章珍館,揭焉中峙。

又擔也,負也。

【戰國策】馮煖于是乗其車,揭其劒。

【史記·東方朔傳】數賜縑帛,擔揭而去。

又姓。

【前漢·功臣表】安道侯揭陽定。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其謁切,音碣。亦擔也。

又長也。

【詩·衞風】葭菼揭揭。

又【集韻】【韻會】𠀤語訐切,音钀。義同。

又【唐韻】居列切,音孑。揭起也。

【詩·小雅】維北有斗,西柄之揭。又【大雅】顛沛之揭。

【傳】揭,見根貌。

【疏】樹倒故根見。

【戰國策】唇揭者,其齒寒。

【註】揭,猶反也。

又啓事。今日揭帖。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去例切,音憩。亦高舉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

【詩·邶風】淺則揭。

【爾雅·釋水】揭者,揭衣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涉冰揭河。

又【集韻】其例切,音偈。揭陽,縣名。

【前漢·地理志】南海郡揭陽縣。

又丘言切。與攑同。亦舉也。 考證:〔【司馬相如·子虛賦】涉冰揭河。〕 謹照原書子虛賦改上林賦。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9

揭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手部

楷書

揭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揭
中国大陆
台湾 揭
台湾
香港 揭
香港
韩国 揭
韩国
旧字形 揭
旧字形

揭字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高舉也。从手曷聲。去例切。又,基竭切

『說文解字注』

(揭)高舉也。見於詩者、匏有苦葉傳曰。揭、褰裳也。碩人傳曰。揭揭、長也。蕩傳曰。揭、見根皃。从手。曷聲。去例切。又基竭切。十五部。

揭字解釋

揭字基本屬性

  1. 揭的部首:手部外筆畫:9筆畫總數:12倉頡號碼:qapv

  2. 四角號碼:56027鄭碼查詢:dkryBig5編碼:B4A6gb2312碼:BDD2

  3. uni-code:基本区 U+63ED首尾分解:扌曷部件分解:扌日匃

  4. 造字法:形声;从扌、曷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木

  5. 異體字:担 拮 掲 搩 𢶆 𢷒 楬 𡤒 𢷔

揭字基本含義

1. 揭 [jiē]2. 揭 [qì]

揭 [jiē]
  1. 把蓋在上麵的東西拿起,或把粘合著的東西分開:~鍋。~幕。

  2. 使隱瞞的事物顯露:~露。~發。~底。~穿。~短。~曉。

  3. 高舉:~竿而起。

  4. 標示:~櫫(zhū)(本是作標記的小木樁,引申為標誌。亦作“揭著”)。~示。

  5. 扛,持。

  6. 姓。

揭 [qì]
  1. 提起衣裳:~衣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