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字康熙字典熱度:1070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zhǐ,qí,【漢字註音】

【語音朗讀】

【午集下】【示】【祇字五行屬】

【午集下】【示字部】

【唐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岐。同示,地神。

【說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

又安也。

【詩·小雅】壹者之來,俾我祇也。

【註】壹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又大也。

【易·復卦】不遠復無祇悔。

【韓康伯云】祇,大也。旣能速復,是無大悔。

又【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𠀤音支。適也,但也。

【詩·小雅】祇攪我心。 【韻會】孫奕示兒編曰:祇兩音,音岐者,神祇之祇。音支者,訓適是也,如詩亦祇以異。揚子曰:兹苦也,祇其所以爲樂也歟。陸德明司馬溫公𠀤以爲音支。今杜詩韓詩或書作秖,从禾从氏,而俗讀曰質者,非也。

【玉篇】秖,竹尸切。

【廣韻】秖,丁尼切。皆註曰:穀始熟也。

又通作圻。

【左傳·昭十二年】是以獲沒於祇宮。

【馬融云】圻內游觀之宮。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祇字的字形演變


者尸鎛(金)
戰國早期

說文‧示部

武梁祠畫象題字(隸)
東漢

晉祀后土殘碑(隸)

楷書

祇字的金文


者尸鎛戰國早期集成122

祇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祇
中国大陆
台湾 祇
台湾
香港 祇
香港
日本 祇
日本
韩国 祇
韩国
旧字形 祇
旧字形

祇字說文解字

【卷一】【示】

『說文解字』

地祇,提出萬物者也。从示氏聲。巨支切

『說文解字注』

(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地祇提三字同在古音第十六部。地本在十七部。而多轉入十六部用。从示。氏聲。巨支切。古音十六部。凡假借必取諸同部。如周易无祇悔。釋文云。祇、辭也。馬同、音之是反。此讀祇爲語辭、適也。五經文字、廣韵作衹者是也。又云。鄭云病也。此讀祇爲疧。與何人斯同也。又云。王肅作禔、時支反。陸云安也。九家本作㩼字、音支。韓伯祁支反、云大也。音讀皆在第十六部。通志堂刻作无祗悔、則誤。○又祇旣平。唐石經作衹。釋文云。京作禔、說文同、音支。又上支反、安也。其讀亦皆在十六部。又云。鄭云當爲坻、小𠀌也。此則改爲第十五部字。古人云當爲者皆是改其形誤之字。云當爲者、以音近之字易之。云讀如者、以同音之字擬之。此云當爲、則鄭謂祇爲字之誤也。○五經文字衣部曰。衹、止移切、適也。廣韵五支曰。衹、章移切、適也。唐石經衹旣平。左傳衹見疏也。詩衹攪我心。詩、論語亦衹以異。字皆从衣。正用張參字㨾。而張參以前顏師古注竇嬰傳曰衹適也、音支。其字从衣。豈師古太宗朝刊定經籍皆用此說歟。宋類篇則衹祇皆云適也。不畫一。韵㑹則从示之祇訓適也。近日經典訓適者皆不从衣。與唐不合。

祇字解釋

祇字基本屬性

  1. 祇的部首:示部外筆畫:4筆畫總數:8倉頡號碼:ifhvp

  2. 四角號碼:32240鄭碼查詢:wsrhBig5編碼:ACE9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7947首尾分解:礻氏部件分解:礻氏

  4. 造字法:形声;从礻、氏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示 秖 𣱊 𥘢 𥙆

祇字基本含義

1. 祇 [zhǐ]2. 祇 [qí]

祇 [zhǐ]
  1. 正、恰、隻。《詩經•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三國•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誠,祇令事敗。”

祇 [qí]
  1. 地神。說文解字:“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如:“神祇”。

  2. 安心。《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鄭玄•箋:“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3. 大。《易經•繫辭下》:“不遠復,無祇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