橆字康熙字典熱度:565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wú,【漢字註音】ㄨˊ

【語音朗讀】

【辰集中】【木】【橆字五行屬】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正韻】罔古切,𠀤音武。

【說文】豐也。从𡘲从林。大、𠦜,數之積也。林者,木之多也。𠦜與庶同意。

【書·洪範】庶草蕃橆。

【唐韻】隷省作無,今借爲有無字。

【字彙】橆,古文蕃橆字。有無之無,則用无字。秦以橆作无,李斯又改作無,後因之。 【正韻】繁橆,《今文尚書》作廡。橆、廡義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2

橆字的象形文

讀音:wú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5;

金文6;

金文7;

說文奇字;

侯馬盟書;

小篆無;

小篆舞;

小篆橆;

小篆蕪

讀音:wú

“舞”是“無” 的初文。源自古時祈雨之舞。《說文》: “舞,樂也。”甲骨文寫作“” , 象一正麵人形持羽毛或動物的尾巴起舞。 金文寫作 “” , 人下所持之物作 “槑” (梅)形。 “說文奇字”寫作 “” , 是古代“無” 的簡化字。 小篆統一文字時下邊加表示雙足的 “舛” 成“” (舞, 舞蹈), 將“舛”改為“林”成“” (橆)表示林木繁茂, 上邊加“艸”成荒蕪的 “” (蕪) , 加亡失的 “亡”成 “” (無, 無)三個字。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橆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橆
中国大陆
台湾 橆
台湾
香港 橆
香港
日本 橆
日本
韩国 橆
韩国
旧字形 橆
旧字形

橆字說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薉也。从艸無聲。武扶切

『說文解字注』

(蕪)薉也。从艸。無聲。武扶切。五部。

橆字解釋

橆字基本屬性

  1. 橆的部首:木部外筆畫:12筆畫總數:16倉頡號碼:otdd

  2. 四角號碼:80994鄭碼查詢:maffBig5編碼:E9DD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6A46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無蕪無 蕪

橆字基本含義

  1. 古同“無”。

  2. 古同“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