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中”和“仲”同一字源,指方位在中央,或在某範圍之內。《說文》:“中,內也。” “仲,中也。” 甲骨文、金文、“說文籀文”等字形略異,字義相同, 順序寫作 “ 、
、
、
、
、
” , 是古時部落族人集聚的場地,劃一範圍,中樹族旗(族旗多由長杆栓飄帶組成) ,表示集中、中央, 此義多用 “
” 。 在表示仲裁、 中人時, 多用 “
”, 會意從中間劃一直線, 不偏不倚, 所以也指 “仲裁” 。 甲骨文中已有 “
” (仲)字。小篆據此分作“
” (中)和“
” (仲)兩個字。隸書(漢《孔彪碑》《華山廟碑》 )用直筆方折寫作 “
、
”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八】【人】
『說文解字』
中也。从人从中,中亦聲。直衆切
『說文解字注』
(仲)中也。白虎通同。伯仲叔季爲長少之次。伯仲見於此。子部曰。季、少偁也。叔則少之假借字也。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者、爲之且字也。且字也者、若尼甫、嘉甫是也。五十以伯仲。乃偁伯某甫、仲某甫。以伯仲而後成字。伯仲之下一字爲且字。且者、薦也。爲伯仲之薦也。伯仲生而已定。故士冠禮字辭曰。伯某甫。雖定此字。而五十以前但偁某甫也。女子筓而字。則曰伯姬、曰仲姬。毛傳於大明曰。仲、中女也。於燕燕曰。仲、字也。皆言婦人也。二傳其實一也。古中仲二字互通。从人中。中亦聲。直衆切。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