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登
【繁體漢字】登,【漢語拼音】dēng,【漢字註音】dēng
【語音朗讀】
【午集中】【癶】【登字五行屬火】
【午集中】【癶字部】
〔古文〕𤼪𤼷【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騰切,等平聲。
【爾雅·釋詁】陞也。
【玉篇】上也。進也。
【易·明夷】初登于天。
【書·堯典】疇咨若時登庸。
【左傳·僖九年】王使宰孔賜齊侯胙,下拜登受。
【禮·月令】農乃登麥。
【周禮·秋官】司民,掌登萬民之數。
【前漢·食貨志】進業曰登。
【註】進上百工之業也。
又【爾雅·釋詁】成也。
【增韻】熟也。
【書·泰誓】以登乃辟。
【詩·大雅】誕先登于岸。
【周禮·地官·小司徒】頒比法于六鄉之大夫,使各登其鄉之眾寡六畜車輦。
【註】登,成也。成猶定也。
【孟子】五穀不登。
【註】登,成熟也。
又尊之曰登。
【禮·月令】登龜。
【註】龜言登者,尊之也。
又【博雅】登登,眾也。又築牆用力相應聲。
【詩·大雅】築之登登。
又登聞鼓院。
【宋史·職官志】隷司諫正言,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
又榻登。
【釋名】施于大牀之前,小榻之上,所以登牀也。
【說文】作毾㲪。
又星名。
【晉書·天文志】歲星之精流,爲及登。
又鳳皇朝鳴曰登晨。見【軒轅黃帝記】。
又州名。古萊子國,隋牟州,唐改登州,取文登山而名。
又姓。出南陽,蜀有關中流人,始平登定。
又【集韻】丁鄧切,等去聲。履也。或作蹬。
又【字彙補】東職切,等入聲。
【公羊傳·隱五年】公曷爲遠而觀魚,登來之也。
【註】登讀言得。齊人名求得爲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
又叶都籠切,音東。
【前漢·宣元敘傳】元之二王,孫後大宗。昭而不穆,大命更登。
又叶都郎切,音當。
【易林】南山高岡,回隤難登。道里遼遠,行者無糧。 【說文】上車也。从癶豆,象登車形。
【集韻】或作僜。
【字彙】登與豆豋之豋,从月从又者別。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登” 是由下而上地升高。“登” 在不同時期的字形字義也有差異。商代甲骨文的 “登”寫作 “”或“” , 本是雙手捧著食物, 雙腳登階向上敬獻神祇的形狀。而以周為主的金文,則寫法頗多,字義歧出,反映出秦未統一文字前的混亂現象。其中主要字素與甲骨文相同; 金文1將兩 “止”(止即 “趾” )寫作 “” (樹枝) , 形近義殊; 金文2將 “” (雙手)寫作 “” (廾) , 字義不變; 金文3另加一 “米” 字, 為敬獻的食物增一形符(一說此是 “蒸”字,存參)。與金文同期的《侯馬盟書》和 “說文籀文” 與金文近似。秦代的小篆省去雙手,僅存兩止(趾,腳) ,所以漢代的《說文》稱: “登, 上車也。 從癶、 豆, 象登車形。 ” 已非初義。 隸書(漢《曹全碑》寫作 “” ,從此成為今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二】【癶】
『說文解字』
上車也。从癶豆。象登車形。𤼷,籒文登从𠬞。都滕切〖注〗𤼪,古文登。
『說文解字注』
(登)上車也。引伸之凡上陞曰登。从癶豆。象登車形。都滕切。六部。
(𤼷)籒文登。从𠬞。按籒文省𢍪之肉。小篆併肉𠬞省之。
登的部首:癶部外筆畫:7筆畫總數:12倉頡號碼:nomrt
四角號碼:12108鄭碼查詢:xsjuBig5編碼:B56Egb2312碼:B5C7
uni-code:基本区 U+767B首尾分解:癶豆部件分解:癶豆
造字法:会意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火
異體字:𧰍𤼼僜 蹬 𤼪 𤼷 𤼼 𧰍 𧰐 豋 𡖚 𤼶𧰍𤼼
上,升:~山。~車。~門。~天。~台。~場(chǎng )。~高。~攀。~臨。~科。~程。~堂入室。
踩,踐踏,腳向下用力:~踏。踢~。
記載:~記。~報。~載。
穀物成熟:~歲(豐年)。五穀豐~。
立刻:~時。“~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
進:~崇(進用推崇)。
方言,穿:~上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