噣字康熙字典熱度:523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zhòu,zhuó,【漢字註音】ㄓㄡˋ

【語音朗讀】

【丑集上】【口】【噣字五行屬】

【丑集上】【口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𠀤陟救切,音晝。

【說文】喙也。

【廣韻】鳥口。

【史記·楚世家】射噣鳥于東海。

【註】索隱曰:噣音晝,謂大鳥之有鉤喙者,以比齊也。

【玉篇】引《詩》不濡其噣。亦作咮。○按今《詩》曹風作咮。

【集韻】或作注。

又星名。

【詩·召南·小星傳】三心五噣。

【釋文】噣,張救反。又都豆反。爾雅云,噣謂之柳。○按今《爾雅·釋天》本作咮。

又【廣韻】都豆切【集韻】丁𠋫切,𠀤音𨷖。義同。

【廣韻】或作咮。

【集韻】或作喙注。

又【廣韻】之欲切【集韻】朱欲切,𠀤音燭。

【廣韻】噣𪁞,鳥名。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竹角切,音啄。

【廣韻】鳥生子能自食也。

【爾雅·釋鳥】生噣雛。

【註】能自食。

【釋文】噣,竹角反。

【戰國策】黃雀因是以俯噣白粒。

【集韻】本作啄。

又【集韻】徒谷切,音讀。畢星別名。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2

噣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口部

蒼山畫象石題記(隸)
東漢

楷書

噣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噣
中国大陆
台湾 噣
台湾
香港 噣
香港
日本 噣
日本
韩国 噣
韩国
旧字形 噣
旧字形

噣字說文解字

【卷二】【口】

『說文解字』

喙也。从口蜀聲。陟救切

『說文解字注』

(噣)喙也。曹風。不濡其咮。毛曰。咮、喙也。玉篇引不濡其噣。咮噣二同。朱聲蜀聲同部也。亦假借作注。爾雅咮星。史記、考工記注作注是也。亦作啄。詩韓奕傳。厄、烏噣也。厄同軛。烏噣、釋名小爾雅作烏啄。从口。蜀聲。陟救切。三部。

噣字解釋

噣字基本屬性

  1. 噣的部首:口部外筆畫:13筆畫總數:16倉頡號碼:rwli

  2. 四角號碼:66027鄭碼查詢:jlriBig5編碼:E942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5663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啄咮咮 啄

噣字基本含義

1. 噣 [zhòu]2. 噣 [zhuó]

噣 [zhòu]
  1. (鳥)嘴:        “中衍人麵鳥~。”

  2. 星名,柳宿的別稱,傳說中的東方朱雀七宿之一。

噣 [zhuó]
  1. 古同“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