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字康熙字典熱度:3604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dào,【漢字註音】ㄉㄠˋ

【語音朗讀】

【午集下】【禾】【稻字五行屬木】

【午集下】【禾字部】

【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杜皓切,𠀤音道。

【說文】稌也。

【韻會】有芒穀,卽今南方所食之米,水生而色白者。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稻曰嘉蔬。

【詩·豳風】十月穫稻。

【周禮·地官·稻人】掌稼下地。

【疏】以下田種稻,故云稼下地。

【史記·夏本紀】禹令益予衆庶,稻可種𤰞濕。

【爾雅翼】稻,米粒如霜,性尤宜水,一名稌。然有黏,有不黏,今人以黏爲稬,不黏爲秔。又有一種曰秈,比於秔小,而尤不黏,其種甚早,今人號秈爲早稻,秔爲晚稻。

【六書故】稻性宜水,亦有同類而陸種者,謂之陸稻。記曰:煎醢加於陸稻上,今謂之旱稜。南方自六月至九月穫,北方地寒,十月乃穫。

又姓。

【何氏姓苑】今晉陵人。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稻縣。

又【集韻】土皓切,音討。秔也。關西語。

又叶徒苟切。

【詩·豳風】十月穫稻,爲此春酒,以介眉壽。

又叶徒故切,音度。

【易林】蝗齧我稻,驅不可去。實穗無有,但見空藳。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稻字的字形演變


史免簠(金)
西周晚期

曾伯雨木二簠(金)
春秋早期

陳公子叔𨙅父甗(金)
春秋早期

說文‧禾部

睡虎地簡11.35(隸)

一號墓竹簡117(隸)
西漢

白石神君碑(隸)
東漢

楷書

稻字的金文


史免簠西周晚期集成4579

邿召簠西周晚期新收747頁

嘼叔奐父盨西周晚期新收41頁

叔朕簠春秋早期集成4621

曾伯雨木二簠春秋早期集成4631

陳公子叔𨙅父甗春秋早期集成947

稻字的象形文

讀音:dào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小篆;

漢帛書;

隸書

讀音:dào

“稻”是禾類作物,通常指去掉皮殼稱作大米的水稻。《說文》: “稻,稌也。從禾,舀聲。” ( “稌”是 “稻” 的別名)。甲骨文1-4的 “稻”字象米在壇罐中的樣子,反映了稻米的儲存方式。“稻”也是釀酒材料,所以甲骨文5也直接畫成釀酒壇的形狀,這與把 “酒”字直接畫成酒罐的創意方法相同。 金文1-3反映的是部落裏打穀場的情景: 上邊的 “”是插在場地中間的族旗,有事在此集中族人,平時用作穀場(這種習慣至今在農村尚可見到);下麵的 “”是米在臼中的形狀。組合起來猶如一幅《上古穀場圖》。 金文4和小篆字形相似: 左邊是表示稻禾的 “禾” ,右邊是 “手” (爪)在 “臼” 中操作(即 “舀”字),既是會意字,也是“從禾,舀聲” 的形聲字。隸書(漢《白石神君碑》 )寫作 “” , 從此成為今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稻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稻
中国大陆
台湾 稻
台湾
香港 稻
香港
日本 稻
日本
韩国 稻
韩国
旧字形 稻
旧字形

稻字說文解字

【卷七】【禾】

『說文解字』

稌也。从禾舀聲。徒皓切

『說文解字注』

(稻)稌也。今俗㮣謂黏者不黏者。未去穅曰稻,稬稻、秈稻、秔稻皆未去穅之偁也。旣去穅則曰稬米,曰秈米,曰秔米。古謂黏者爲稻,謂黏米爲稻。九穀攷曰:七月詩:十月穫稻,爲此春酒。月令:乃命大酋。秫稻必齊,内則、襍記並有稻醴。左傳:進稻醴粱糗,是以爲黏者之名,黏者以釀也。内則:糝酏用稻米。籩人職之餌餈。注亦以爲用稻米,皆取其黏耳。而食醫之職:牛宜稌。鄭司農說:稌,稉也。是又以稉釋稻,稉其不黏者也。孔子曰:食夫稻。亦不必專指黏者言。職方氏楊荆諸州亦但云其榖宜稻,吾是以知稌稻之爲大名也。玉裁謂:稻其渾言之偁,秔與稻對爲析言之偁。稻宜水,故周禮稻人掌稼下地。从禾舀聲。徒晧切。古音在三部。

稻字解釋

稻字基本屬性

  1. 稻的部首:禾部外筆畫:10筆畫總數:15倉頡號碼:hdbhx

  2. 四角號碼:22977鄭碼查詢:mfpnBig5編碼:BD5Fgb2312碼:B5BE

  3. uni-code:基本区 U+7A3B首尾分解:禾舀部件分解:禾爫臼

  4. 造字法:形声;从禾、舀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木

  5. 異體字:稲稲 𮇷

稻字基本含義

  1.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稱“稻穀”,去殼後稱“大米”。有水稻、旱稻之分。通常指水稻:~子。~草。~米(亦稱“大米”)。~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