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字康熙字典熱度:4844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zhì,【漢字註音】ㄓˋ

【語音朗讀】

【巳集中】【火】【炙字五行屬火】

【巳集中】【火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石切,音隻。

【說文】炮肉也。从肉,在火上。

【詩·小雅·瓠葉傳】炕火曰炙。

【書·泰誓】焚炙忠良。

【疏】焚,炙,俱燒也。

又【詩·大雅】旣之隂女,反予來赫。

【傳】赫,炙也。

【疏】王肅云:我隂知汝行矣。乃反來赫炙我,欲有以退止我言者也。

又親近也。

【孟子】况於親炙之者乎。

【註】親近而薰炙之也。

又【玉篇】熱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夜切,音蔗。義同。

又【唐韻正】古音之恕反。

【枚乗·兔園賦】於是從容安步,鬭雞走兔,俛仰釣射,煎熬炮炙,極樂到暮。射音樹。

又叶陟略切。

【詩·小雅】執爨踖踖,爲俎孔碩,或燔或炙。

【朱傳】踖,叶七略反,碩,叶常約反,俱與末句萬壽攸酢酢字叶。又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又【大雅】醓醢以薦,或燔或炙。嘉殽𦜉臄,或歌或咢。

【朱註】薦,叶卽略反。 【說文】籀文作𤒗。枚乘《菟園賦》。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炙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籀文

說文‧炙部

睡.日甲21背(隸)

一號墓竹牌40(隸)
西漢

長沙砂子塘西漢墓木封泥匣(隸)
西漢

武梁祠畫象題字(隸)
東漢

楷書

炙字的象形文

讀音:zhì


說文籀文;

古璽文;

秦簡;

小篆;

漢帛書;

隸書

讀音:zhì

“炙”是在火上燒烤肉食。《說文》: “炙,炮肉也。從肉在火上。”古璽文、小篆分別寫作“” , 上邊是肉塊, 下邊是火, 十分形象。 “說文籀文”寫作“” , 右邊另加一“” , 當是野炊時架穿肉食的木杠, 相當現在烤羊肉串的釺子。 隸書(漢帛書、 秦簡等)寫作 “” , 或用雙手(廾,讀gǒng)持肉燒烤。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炙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炙
中国大陆
台湾 炙
台湾
香港 炙
香港
日本 炙
日本
韩国 炙
韩国
旧字形 炙
旧字形

炙字說文解字

【卷十】【炙】

『說文解字』

炮肉也。从肉在火上。凡炙之屬皆从炙。𤐬,籒文。之石切

『說文解字注』

(炙)炙肉也。炙肉各本作炮肉。今依楚茨傳正。小雅楚茨傳曰。炙、炙肉也。瓠葉傳曰。炕火曰炙。正義云。炕、舉也。謂以物貫之而舉於火上以炙之。按炕者俗字。古當作抗。手部曰抗扞也、方言曰抗縣也是也。瓠葉言炮、言燔、言炙。傳云。毛曰炮。加火曰燔。抗火曰炙。燔炙不必毛也。抗火不同加火之逼近也。此毛意也。箋云。凡治兔之首宜。鮮者毛炮之。柔者炙之。乾者燔之。此申毛意也。然則鳧鷖、楚茨、行葦燔炙並言。皆必異義。生民傳曰。傅火曰燔。貫之加於火曰烈。貫之加於火、卽抗火也。生民之烈、卽炙也。禮運注曰。炮、裹燒之也。燔、加於火上也。炙、貫之火上也。三者正與瓠葉傳相合。然則炙與炮之別異又可知矣。許宗毛義。故炙下云炙肉也。用楚茨傳爲文。卽瓠葉傳之抗火曰炙也。不用瓠葉而用楚茨者、其字从肉。故取炙肉之文也。火部曰熹炙也、炮毛炙肉也、裘炮炙也、?置魚筒中炙也皆是。其引申之義爲逼近熏炙。如桑柔傳曰赫、炙也是。从肉在火上。有丳貫之加火上也。此可以得抗火之意。之石切。古音在五部。○炙讀去聲則之夜切。一義一字耳。或乃別其義併異其形。長孫訥言曰。差之一畫。詎惟千里。見炙从肉。莫問厥由。輒意形聲。固當从夕。及其晤矣。彼乃乖斯。若靡馮焉。他皆倣此。據此知小徐本火部有炙字。云炙也。从火、夕聲。葢唐以前或用羼入許書。凡炙之屬皆从炙。

(𤐬)籒文。徐鍇曰。今東京文有此字。豈謂東京賦與。今文𨕖東京賦作燔炙。

炙字解釋

炙字基本屬性

  1. 炙的部首:火部外筆畫:4筆畫總數:8倉頡號碼:bf

  2. 四角號碼:27809鄭碼查詢:rsuoBig5編碼:AAA5gb2312碼:D6CB

  3. uni-code:基本区 U+7099首尾分解:月火部件分解:月火

  4. 造字法:会意;从肉、从火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火

  5. 異體字:熫炙𤐬䏑 熫 𤐬 𤒗 𦛧 𦜡 𦠁 炙𤐬

炙字基本含義

  1. 烤:~兔。焚~忠良。~手可熱(熱得燙手,喻權貴氣焰很盛)。

  2. 烤肉:膾~人口(美味人人愛吃,喻好的詩文、事物大家都稱讚)。

  3. 喻受到熏陶:親~(直接得到某人的教誨或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