徝字康熙字典熱度:591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zhì,【漢字註音】ㄓˋ

【語音朗讀】

【寅集下】【彳】【徝字五行屬】

【寅集下】【彳字部】

【玉篇】竹志切,音智。施也。

又與陟同。

【集韻】陟或作徝。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20

徝字的象形文

讀音:dé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5;

侯馬盟書;

楚簡;

小篆;

漢帛書;

隸書

讀音:dé

“德”今指道德、品行,並引申為恩德、德惠等義。此義是曆經演進而成的後起義。 “德”字初文是“惪” 。 甲骨文1-2寫作“”或“” , 由表示行走、行進的 “行” 和行的省文 “彳” (讀chì)及表示直視(目視懸錘)的“直”組成的“徝”字。當時是指酋長(或帝王等有德之人) “循行察視”的意思。金文2-5下加 “心” 字,表示 “心正行端” 。同期的《侯馬盟書》僅用“直心” (惪)會意。小篆基本結構隨金文,隻在“心”上增加一橫,成為《說文》所說的 “從彳,惪聲” 的形聲字。漢《馬王堆帛書》雖趨隸化,但仍可見到篆書的痕跡。隸書(漢《白石神君碑》 )寫作 “” 。 由此進入今文行列。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徝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徝
中国大陆
台湾 徝
台湾
日本 徝
日本
韩国 徝
韩国
旧字形 徝
旧字形

徝字說文解字

【卷十四】【𨸏】

『說文解字』

登也。从𨸏从步。𠌹,古文陟。竹力切

『說文解字注』

(陟)登也。釋詁曰。陟、陞也。毛傳曰。陟、𦫵也。陞者、𦫵之俗字。𦫵者、登之叚借。禮喪服注曰。今文禮皆登爲𦫵。俗誤巳行久矣。據鄭說則古文禮皆作登也。許此作登不作𦫵者、許書說解不用叚借字也。漢人用同音字代本字。旣乃不知有本字。所謂本有其字、依聲託事者然也。从𨸏步。謂緣𨸏而步也。𨸏有層次可尋。是謂會意。竹力切。一部。

(𠌹)古文陟。

徝字解釋

徝字基本屬性

  1. 徝的部首:彳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hojbm

  2. 四角號碼:24212鄭碼查詢:oielBig5編碼:none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5F9D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陟

徝字基本含義

  1. 施。

  2. 古同“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