捊字康熙字典熱度:476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póu,pōu,【漢字註音】ㄆㄡˊ

【語音朗讀】

【卯集中】【手】【捊字五行屬】

【卯集中】【手字部】

〔古文〕㩠【唐韻】步侯切【集韻】【正韻】蒲侯切,𠀤音裒。

【說文】引取也。

【禮·禮運】人情以爲田。

【註】田,人所捊治也。

【疏】謂以手捊聚,卽耕種耘鋤也。

又【唐韻】薄交切【集韻】蒲交切,𠀤音庖。與掊同。

又【集韻】房尤切,音浮。又方鳩切,讀若可否之否平聲。義𠀤同。

又芳無切,音敷。擊也。

又【集韻】【韻會】𠀤普溝切,剖平聲。掬也。禮運註,又音。 【說文】捊,或从包作抱。

【集韻】或作抔。互詳抔抱二字註。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9

捊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手部

說文或體

睡.日甲45背(隸)

老子乙前173下(隸)
西漢

武梁祠畫象題字(隸)
東漢

夏承碑(隸)
東漢

楷書

捊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捊
中国大陆
台湾 捊
台湾
香港 捊
香港
日本 捊
日本
韩国 捊
韩国
旧字形 捊
旧字形

捊字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引取也。从手孚聲。抱,捊或从包。步侯切〖注〗臣鉉等曰:今作薄報切。又,以爲褱袌字,非是。

《說文解字注》

(捊)引埾也。埾,各本作取,今正。詩釋文作埾,今本譌爲取土二字,非也。埾義同聚。引埾者,引使聚也。玉篇正作引聚也。大雅:捄之陑陑。傳曰:捄,虆也。陑陑,眔也。箋云:捄,捊也。度,𢪩也。築牆者捊聚壤土,盛之以虆,而投諸版中,此引聚之正義,箋與傳互相足。賓筵之仇,鄭讀爲𣂏。此捄,鄭釋爲捊。皆於其音之相近得其義也。常棣:原隰裒矣。傳云:裒,聚也。此重聚不重引,故不言引但言聚也。裒者,捊之俗。易:君子以裒多益寡。鄭、荀、董、蜀才作捊,云取也。此重引,故但言取也。从手孚聲。步侯切。三部。詩曰:原隰捊矣。六字小徐本有,玉篇引亦有。

(抱)捊或从包。古音孚聲包聲同在三部。後人用抱爲褱袌字,葢古今字之不同如此。

捊字解釋

捊字基本屬性

  1. 捊的部首:手部外筆畫:7筆畫總數:10倉頡號碼:qbnd

  2. 四角號碼:52047鄭碼查詢:dpyaBig5編碼:D1BC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634A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抙抱抱抱㩠 抙 抱抱抱

捊字基本含義

1. 捊 [póu]2. 捊 [pōu]3. 捊 [fū]

捊 [póu]
  1. 聚集:“螻蟻~於大樹。”

捊 [pōu]
  1. 用手捧。

捊 [fū]
  1. 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