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字康熙字典熱度:778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pū,【漢字註音】ㄆㄨ

【語音朗讀】

【卯集中】【手】【撲字五行屬】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韻】蒲角切【集韻】【韻會】【正韻】弼角切,𠀤音雹。

【說文】挨也。

【廣韻】相撲也。

又【增韻】踣也。

【韓愈·納涼聮句】朽杌惧傾撲。或作𢷏。

又【集韻】匹角切,音璞。與㩧同。擊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普木切【正韻】普卜切,𠀤與攴同。小擊也。

【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

又杖也。與扑同。

【荀悅申鑒】桎梏鞭撲,以加小人。

又【荀子·臣道篇】若馭撲馬。

【註】未調習之馬。

又【集韻】博木切,音卜。拭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撲字的字形演變


㝬鐘(金)
西周晚期

散氏盤(金)
西周晚期

兮甲盤(金)
西周晚期

說文‧手部

楷書

撲字的象形文

讀音:pū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小篆;

隸書

讀音:pū

“撲”本指擊打。 《說文》: “撲,挨也。從手(扌),菐聲。”金文寫作“” 。字形雖不統一, 但均有一表示仆人義的 “菐”字。 另一邊金文1、3為“戈” ; 金文2為“斤” (斧頭),都是武器形。既可會意由仆人(奴隸)組成的武裝,用作對外作戰,也可表示用武器擊打仆人(奴隸)。小篆在規範筆畫後寫作“” , 將戈或斤等武器改為“手” (扌)。今簡化字作“撲”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撲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撲
中国大陆
台湾 撲
台湾
香港 撲
香港
日本 撲
日本
韩国 撲
韩国
旧字形 撲
旧字形

撲字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挨也。从手菐聲。蒲角切

『說文解字注』

(撲)挨也。撲與扑㯷、義皆別。今人溷之。廣韵一屋云。拂箸。今義也。从手。聲。蒲角切。廣韵普木切。一部。

撲字解釋

撲字基本屬性

  1. 撲的部首:手部外筆畫:12筆畫總數:15倉頡號碼:qtco

  2. 四角號碼:52085鄭碼查詢:dkugBig5編碼:BCB3gb2312碼:C6CB

  3. uni-code:基本区 U+64B2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形声;从扌、卜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扑擈擈扑 擈 𢪗 𢭠 𢷏擈擈

撲字基本含義

  1. 見“撲”。